海南日報訊(記者馬珂)近期,有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後,身體症狀逐漸好轉並且核酸檢測轉陰,但過些日子核酸檢測又呈現陽性。這種情況下,如何區分「復陽」和「二次感染」?省人民醫院院感疾控部部長、感染病醫學中心副主任吳彪近日對此為大家詳細解讀。

吳彪表示,復陽指感染者症狀基本消失,核酸檢測、抗原檢測轉陰之後,再次檢測發現又陽性了。一般認為這時檢出的是一些病毒的片段,並不是完整的病毒,沒有患病症狀,對正常生活沒有影響。二次感染是指第一次的新冠感染已經徹底康復了,但又發生了第二次新冠病毒的感染,常常由於新冠病毒變異導致。二次感染通常是有症狀的,並且核酸的CT值較低,病毒載量較高,有傳染性。二次感染的患者需再次進行規範治療,並嚴格做好個人防護,做好自我隔離,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

吳彪介紹,一般復陽都是發生在陽康之後一個月內。如果已經超過一個月,核酸又呈陽性,存在二次感染可能。

為什麼會「復陽」?

吳彪表示,「復陽」應該叫再檢出,實際病毒和核酸還持續存在,只是因為檢測的方法和採樣的方法以及排毒的間歇性,導致時陽時陰這種情況。以往的研究表明,所有「復陽」的病人做病毒分離,都是沒有分離到病毒,也沒有「復陽」的患者導致進一步的傳播。因此「復陽」以後的傳染性是極低的。

吳彪介紹,二次感染的發生概率主要與人體免疫水平和病毒株變異以及後期的個人防護有關。抗體等免疫反應指標越高,病毒株變異越小,二次感染的發生率越低。當前研究顯示,相較於早期變異株,奧密克戎導致的二次感染風險略高。但總體來說,短時間內發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尤其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