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4日 星期六 晴

前幾天在門診看了一位患者,她69歲,絕經20年,陰道不規則流血1年,眼不花、耳不聾,精神特別好,一個人來檢查,不要兒女帶她來,不想給後人添麻煩。這位老婆婆真是厲害,還會玩兒微信,我教她在手機上掛號,她還弄得非常利索。

給她開單檢查,她也知道把微信付款碼弄出來,直接在我的診室里掃碼付款,頭腦非常清晰,做事非常靈敏,這年紀能有這麼好的狀態,真是讓人佩服。老人還特別健談,說自己夫家姓黃,和我也算是一家人,讓我感到特別親切。

我很仔細地給老人家做婦科檢查,發現宮頸上有大量菜花樣腫物,質地很脆,一觸碰就出血,做三合診發現宮旁已經有清潤了,做檢查的手套上面都是一些壞死的肉樣組織,高度懷疑「宮頸癌」,於是,接著再在陰道鏡下取材做活檢。

幾天後,老人的兒女把病檢結果拿來給我看,不出意料,的確是侵潤癌。看著老人的兒女流著眼淚說應該早點讓母親來醫院檢查的,我也感到很心痛。要知道目前只有宮頸癌是唯一一種找到致病病毒的癌症,是可以通過打HPV疫苗來預防的,而且可以通過防癌篩查早期發現後給予治癒的。然而,一旦錯過時機,發展到晚期了,5年存活率就不高了。






癌症可以分為三類,有的癌症可以自愈,有的卻是要命的。第一種,快速發展型,這一種腫瘤發展的速度極快,體檢也沒有用,查不出來,例如臨床上的食管癌,胰腺癌、肝癌等等。

第二種,漸進性,這一種癌症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可以說是慢慢的從小變大早期發現做手術可以達到治癒,例如宮頸癌,結腸癌等等。特別是宮頸內瘤變從I級到II級要5年,從II級到III級要五年,從III級到侵潤癌要5年,在這個漫長的時間裡做好宮頸癌篩查,是完全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

第三種,自愈型,這一種癌症發展的速度非常的緩慢,或者說是沒有變化,甚至是自動的消失,早期的篩查也沒有任何的意義,如果篩查之後被發現,手術切除就變得有爭議。比如前列腺癌、甲狀腺癌,這類懶癌,原本就是低危的,有些根本就可以不做手術,很多人卻因此而做了這些手術,術後反而出現了許多合併症、併發症。

比如幾乎所有診斷出「甲狀腺癌」的病人,都做了放療或切除術,術後約11%發生甲低症,2%手術引起聲帶麻痹。醫學技術能拯救病人,也同樣可能帶來傷害。

醫生已經在臨床上看到「懶癌」這種情況。國外研究發現,死於非甲狀腺癌的病人里,2.5毫米厚的甲狀腺組織切片檢查發現,他們中有36%患有甲狀腺癌,而如果切片厚度為0.5毫米或更薄,更多會在生前就檢查出患有甲狀腺癌。所以這種「懶癌」是完全沒有必要去手術或者放療的,可以定期複查。






我國大、中城市居民的許多死亡原因中,癌症是第一位死因,在農村的各項死因中,癌症是第二位死因。對中、老年人來說癌症是多發病、常見病。對早期癌症病人的治療約有80%-90%以上可以治癒;但是,晚期的癌症病人,在治療後能生存5年以上的人,就比較少了。

眾所周知,早期癌症病人的治療要比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療節省許多人力、財力和時間。所以,我們提倡癌症病人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現在定期開展健康檢查或防癌普查(初篩)對發現早期癌症是較好的方法。

癌症其實並不可怕,提早發現和治療是關鍵,腫瘤其實並不可怕,三分之一可以預防,三分之一早期的可以治癒,剩下的三分之一,我們可以延長生命。近些年癌症發生率不斷提高,於是越來越多人願意主動體檢,這的確是一個好現象。






而我前幾年都在北京等地學習,如果在外地門診體檢無法刷醫保卡,費用全得自己掏出真金白銀,於是,我就不願意體檢,而前年回到單位上班後工作很忙,也沒抽時間來體檢。

這個患宮頸癌的老人家提醒了我還是應該做個體檢才行,於是,今天早上就和女兒到我們醫院去抽血、做彩超、拍片等檢查。體檢結果顯示我有很多毛病,而只是更年期逐漸走向衰老的表現。除非有明顯症狀,我都不採取治療手段,都只是定期複查。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身上就帶有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不同的是,癌細胞的生長模式是不可控的,只要條件合適,它可以迅速擴張,無限繁殖下去,直至長出腫瘤,成為我們口中的「癌」。

中年以後會更大機率的發生腫瘤,就是因為中老年人啟動各個器官的增生機制,共同抗擊衰老,給了體內癌細胞機會的結果。但也正是由於癌細胞「活力旺盛」,無節制消耗人體的營養,導致最終「返老還童」失敗,反而讓患者更早離去。

因為中年衰老進程的明顯加快,代謝也出現毛病,容易出現高血糖、高血脂等,中年以後就得採取針對性的體能訓練。雖然體重可能增加,但增加的都是肌肉,體脂比明顯降低,健康狀態明顯改善。

中年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不斷疏鬆,骨小梁斷裂,全身骨頭會越來越痛,疏鬆的脊柱還會不斷退化,血管斑塊還會增加,影像檢查可能還會出現新的問題,衰老不可抗拒,但也可以採取積極措施適當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

你看老人顫顫巍巍,他肌肉無力,拿不住東西了。其實,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肌纖維是人生下來多少條,每個人就是多少條,固定了。從三十歲左右開始,如果不刻意鍛鍊肌肉的話,逐年丟失,丟的速度還很快。

現在多見的2型糖尿病,就和肌肉消失有關。因為胰島素要發揮降血糖的作用,需要「助手」的幫忙,即胰島素受體,而這個助手存在於肌肉細胞上。所以糖尿病患者常常比同齡人更沒有力氣,手腳無力,走不起路,拿不起東西。

所以運動鍛鍊,特別是負重鍛鍊,是保住肌肉最好的辦法。肌肉發達了,整個人有力量起來了,各方面功能得到改善,衰老的腳步就會慢下來了,減緩衰老最有效的方法就在於運動。

預防大於治療,要防患於未然,也就是說不是等疾病、衰老發生了才去治療,而是去預防疾病、延緩衰老。這其實就是治未病,而治未病就是對健康的管理,這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