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氣忽冷忽熱

氣溫變化幅度較大

是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

老人和兒童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

下面這些用藥誤區千萬別踩

兒童篇

使用抗菌藥物須慎重

對於感染性疾病,首先要區分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嚴重的細菌性感染必須遵醫囑應用抗菌藥物,否則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發展成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出現細菌和病毒同時感染時,絕大多數患兒不需要「抗菌藥物+抗病毒藥」同時使用。

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對減少耐藥的發生很關鍵。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開始使用抗菌藥物,一定要保證足量、足療程。目的是將細菌徹底殺死,避免耐藥細菌的產生。

使用抗菌藥物一定要有醫生的處方。家長不能僅憑症狀和經驗,就給孩子使用之前剩下的抗菌藥物。

正確選擇退熱藥

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是兒童最常用的退熱藥,一般口服或直腸給藥。布洛芬製劑與對乙醯氨基酚一樣,副作用少,是兒童退熱的一線用藥。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只可選其一,不可聯合使用,目前臨床上尚沒有聯合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

另外,大部分感冒藥中都含有退熱藥成分,如果沒有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不可採用「感冒藥+退熱藥」的方案,以免釀成藥源性肝損傷或其他嚴重後果。

有些藥不能用牛奶送服

大部分抗菌藥物不宜與牛奶同服,否則抗菌效果會嚴重「打折」,甚至完全失效。牛奶中的蛋白質容易與乳酸鈣、葡萄糖酸鈣、葡萄糖酸鋅等常用的鈣、鋅製劑形成凝塊,破壞吸收,削弱藥效,加重胃腸道負擔。牛奶中的磷還容易使鐵劑沉澱,不利於鐵元素吸收,影響補鐵效果。

老人篇

代謝減慢,應注意觀察副作用

藥物大多需要通過胃腸道吸收,經過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老人的各器官功能逐漸減弱,一般而言服用同樣劑量的藥物,老人對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可能減少,代謝時間延長,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增大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因此經常服藥的老人應定期監測肝腎功能等指標。

出現典型症狀要儘快服藥

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後發生重症的高風險人群,在日常做好防護、接種疫苗的同時,根據地域、氣候、體質的不同,可以通過中醫藥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感染或降低感染後疾病加重程度。如果感染了,出現典型症狀,要儘快進行治療。如果出現胸悶、氣促、高熱不退等症狀,建議儘快到醫院就診。

一些藥物對老人的傷害更大,應儘量避開

很多複方感冒藥含抗過敏成分撲爾敏,能緩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狀,但前列腺增生或便秘的老人服用含此成分的藥物,可能加重排尿、排便困難;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但胃腸功能不好、患有某些心臟疾病的老人應慎用。

常見的用藥誤區

「1日3次」「三餐前後」混淆

藥品說明書或醫生處方上說的「一日3次,飯前服用」,是指需要每日準時在三餐前服藥。「一日3次」是藥物學家根據實驗測定出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後確定的,意思是將一天24小時平均分為3段,每8小時服藥一次。只有按時服藥才能保證體內穩定的血藥濃度(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達到治療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藥時間都安排在白天,會造成白天血藥濃度過高,而夜晚又達不到治療濃度。

「飯前服用」則是指需要空腹(餐前1小時或餐後2小時)服用藥物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飯前剛吃過一些零食,那此時的「飯前」並不屬於「空腹」。

干吞藥片

多數藥物都是需要用水來送服的,但有時很多人為了省事,會直接干吞藥片,其實這樣做會有很多隱患。

藥物起效慢:人體食管有三處生理性狹窄,當食物、藥物經過時容易滯留,或需更長時間才能到達胃腸道。吃藥片時喝水,能幫助藥物更快地到達胃腸道,利於吸收起效。干吞藥片時,藥物到達胃腸所需的時間變長,起效變慢。

容易引起噁心、嘔吐:有些藥物具有特殊的味道,如果幹吞,刺激性更明顯,容易導致噁心,甚至把藥物、食物嘔吐出來。

傷食管:干吞藥片時,藥片容易粘在食管壁上。一些藥物對食管黏膜具有刺激性(如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雙膦酸鹽),滯留在食管可造成胸骨後疼痛、燒灼等不適,嚴重時還會引起食管炎、食管潰瘍和食管糜爛。

用飲料送服

牛奶、果汁、茶水、可樂等各種飲料都會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可能影響療效,甚至導致危險。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飲料送服複方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和黃連素、乙醯螺旋黴素等糖衣抗生素,會加速藥物溶解,損傷胃黏膜,重者可導致胃黏膜出血。正確的方法是用溫度適中的白開水送藥。

感冒藥過量服用

很多患者為了感冒好得快,會同時吃幾種感冒藥,這種做法不可取!感冒藥的主要成分大多是對乙醯氨基酚。乙醯氨基酚有每日最大安全用量,如果同服多種感冒藥,容易造成對乙醯氨基酚過量,造成肝損傷。

中成藥里也有西藥成分,一定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同一成分的藥品不能過量同服。

喝酒後吃頭孢類藥物

酒後不能服用頭孢類抗生素。酒中含有乙醇,乙醇進入人體肝臟後首先會被乙醇脫氫酶代謝成乙醛,再由乙醛脫氫酶代謝成乙酸,最後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代謝出體外。

而頭孢類藥物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導致乙醛不能迅速、完整地代謝成乙酸,造成乙醛蓄積在肝臟,出現雙硫侖樣反應,嚴重時還會導致肝衰竭,甚至是多器官衰竭。


來源:健康中國、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