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骨傳導耳機逐漸走紅,一些商家聲稱這類耳機是利用骨傳導原理對聲音進行傳播,相比於傳統的空氣傳導耳機,不會損傷聽力。專家提醒,無論耳機是空氣傳導式還是骨傳導式,只要佩戴時間過長,聽覺細胞都會「過勞死」。
圍繞「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的愛耳日主題,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展義診宣傳活動。
自治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主任瞿申紅介紹:
空氣傳導是通過聲源引起空氣中介質的振動,經外耳道傳導到內耳。骨傳導則是聲音的傳導引起顱骨的振動,直接作用於內耳。
無論是哪種方式,實際上殊途同歸,最終都是使內耳中的毛細胞振動,才能引起聽覺。而聽覺細胞接受聲音是有時限性的,也就是不能過勞,需要休息。長時間持續性的聲音刺激會導致毛細胞「過勞死」,這種損傷是不可逆的。
專家用儀器為市民檢查耳部。
瞿申紅說,門診經常接診到因為長時間戴耳機而導致聽力損傷的患者,以年輕人為主。他們來就診的原因通常不是聽力下降,而是耳鳴。
急性的聲覺創傷,比如被鞭炮炸得聽力損失,是很容易發現的,但是這種慢性的聲覺創傷,就容易被忽略。這部分病人往往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聽力出問題了,反倒是被頻繁的耳鳴弄得不得安寧,才決定來就診,經過檢測,特定頻率下的聽力已經下降。
通過問診能發現,這類病人很多都有長時間戴耳機的習慣,有些甚至掛著耳機過夜,一兩年下來,聽力就不知不覺被偷走了。
瞿申紅提醒,如果出現耳鳴,應該及時就診。經過檢查,如果沒有聽力下降,可能是功能性的失調;如果伴隨聽力下降,就可能是器質性問題,需要及時治療。
做好這些預防,防止噪聲偷走聽力
1.儘量少使用或不使用耳機。
2.連續使用耳機的時間最好不超過45分鐘,每隔45分鐘,至少摘下讓耳朵休息10分鐘。
3.音量的大小以自己能夠聽到的最小音量為宜,不應過分追求「環繞音立體聲」。
4.走路、坐車時不宜戴耳機。在這些公共場合,噪聲本就比較大,為了能聽清楚,不自覺地便把聲音開大了,這樣容易損害聽力。
5.如果經常去KTV、酒吧、體育賽場和其他嘈雜場所,可以使用耳塞保護聽力。
南國早報記者 張若凡 文/圖
來源: 南國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