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常說「氣血不足百病生」,氣虛對身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吃一些補氣補血的食物就十分有必要,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補氣的好食材。

黃芪,補氣諸藥之最黃芪,也叫北芪(因盛產於我國北方而得名),又名王孫、綿黃芪。中醫認為,黃芪味甘性溫,有補氣固表、利尿的功效,是一味補氣的好藥。李時珍稱黃芪是「補藥之長」,有「補氣諸藥之最」的美譽。

現代營養學分析認為,黃芪含有多糖、單糖、黃酮類、葉酸、多種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硒等營養物質。由於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黃芪還具有良好的防癌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科學家研究還發現,黃芪在改善老年人的機體代謝及預防老年病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妙用黃芪,推薦3款食譜黃芪可以用來熬湯、煎水、熬粥,用法有很多,以下推薦幾個食譜:黃芪紅棗茶食材:黃芪15克,紅棗4粒,水適量。做法:紅棗去核,與黃芪一起用清水浸泡20~30分鐘;再把黃芪紅棗放鍋內,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即可飲用。在煮的過程中最好不用電磁爐,選擇用明火。營養點評:此茶補血補氣,美容養顏。

黃芪豬肚湯食材:黃芪20克,豬肚1個,食鹽適量。做法:把豬肚洗淨,將黃芪洗淨後裝入豬肚內;鍋中加水,豬肚和黃芪一併用大火煮開,調小火燉1~2個小時至熟,加食鹽調味食用。營養點評:此湯益氣健脾,消食開胃,可用於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黃芪百合粥食材:黃芪、百合各30克,大米100克,紅糖適量。做法:將黃芪、百合分別洗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小火煎煮約30分鐘,濾去渣,剩下藥汁;將大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藥汁,煮至大米爛熟,加紅糖攪拌均勻即可。營養點評:此粥可調理肺氣虛弱引起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

4種情況,別用黃芪補氣!很多人用黃芪煲湯來進補,是因為「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這個順口溜。但事實上,這句順口溜並不完全科學,因為黃芪湯講究的是要「巧喝」,而非「常喝」。

黃芪性溫而藥力強勁,如果經常單獨使用它進補或一次性大量進補,可能會使身體迅速出現「上火」症狀,如面紅、心煩、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壓升高或頭暈等,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吃黃芪前可以先考慮比較平和的藥材,如黨參等,發現有效而無不良反應後,再加用或改用黃芪。如果要服用黃芪,也應該注意4個禁忌——

1. 上火不要喝

黃芪雖有滋補作用,但日常出現聲音嘶啞、咽喉痛等明顯上火的情況,就不要喝黃芪水了,若是上火時飲用,就相當於雪上加霜,會加重上火。

2. 天熱少喝

天熱喝容易上火,出現流鼻血等情況。想飲用黃芪水,在天氣變涼的秋冬季節效果更好。

3. 睡前不要喝

睡覺前,不建議喝黃芪水。黃芪含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成分,會影響睡眠質量,並且還有利尿作用,導致夜尿次數增多。

4. 血壓高,最好不要喝

科學研究表明,黃芪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即輕用(15克以下)有升壓作用,重用(30克以上)有降壓作用。常用代茶飲劑量的黃芪就有升壓作用,若是喝了反而會加重病情。

以上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養生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