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便秘一直都是老大難的問題。
香蕉、蜂蜜、火龍果、西梅、酸奶、瀉藥……各種通便法層出不窮。
但是,這些辦法往往只能緩一時之痛,對於慢性的、長期便秘的人來說,越用越解不出,造成惡性循環。而且,盲目服用瀉藥導致結腸黑變病的案例,更是觸目驚心。
國家級名老中醫、北京中醫藥大學陳明教授告訴我們,便秘常見三種證型,分別對應人體內的三個臟腑,調理好它們,就能有效解決困擾大家的便秘問題。
01
常見的便秘一:
郁秘
第一種常見的便秘叫做郁秘,這種便秘的特點是:
①大便不一定乾結,主要是沒有便意,排不通暢,情緒不好時誘發或加重;
②兩肋很脹,小腹和肛門有下墜感。
③平時脾氣急,心煩易怒。
中醫認為,大腸的功能和傳導,有賴於肝氣的推動。肝氣不舒暢,大腸的氣機就會堵塞,從而出現便秘。另一方面,中醫有「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的說法,肝氣鬱結的人,脾胃的功能也會失常,加重便秘。
所以,與郁秘相關的臟腑是肝,是由於肝氣鬱結所導致,調理要從肝入手。
陳主任給大家分享一杯疏肝理氣的玫瑰佛手茶,用玫瑰花和佛手片泡水喝,可以疏肝理氣、通氣滯、助排便。
泡茶用的佛手是下圖中黃色的藥用佛手,您平時也可以經常到菜市場逛逛,如果有賣佛手瓜的,不妨買幾個回來吃,也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切片炒菜、切塊煮湯、切絲涼拌都非常美味。
02
常見的便秘二:
濕秘
第二種常見的便秘叫做濕秘,這種大便可能並不乾燥,甚至都不成形,但就是解不出來,有解不乾淨的感覺。大便還容易粘馬桶,便後特別廢紙。
與之對應的臟腑是脾,是脾虛濕盛的表現,民間俗稱「濕氣重」。
這種情況並不適合吃所謂的「通便藥」,越通便越傷脾,大便越黏、越解不出。正確要做的是健脾祛濕,脾胃好了、濕邪祛了,大便自然也就正常了。
陳明教授推薦,平時可以經常用茯苓、蓮子、薏仁等藥食兩用的食材燉湯和煮粥,這些食材本身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也沒有濃重的藥味,一邊吃著美食,一邊調理身體。
再推薦你一道調理脾胃的藥膳湯——薏仁鯽魚湯。
食材:薏仁(生薏仁或炒薏仁都可以,脾胃特別虛弱的建議用炒薏仁)、冬瓜、陳皮、生薑、鯽魚。
做法:干薏仁提前泡開,鯽魚清洗乾淨,下鍋煎至兩面金黃,然後把魚和除冬瓜以外的食材放進鍋里,加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燉30分鐘,加入切成塊的冬瓜,繼續燉20分鐘左右,加鹽調味即可出鍋。
中醫認為鯽魚具有補脾利濕的功效,而且利水而不燥、補脾而不增濕,燉出來的湯有奶白色,香而不腥,十分美味。
溫馨提示:此藥膳不適宜孕婦。
03
常見的便秘三:
氣秘
第三種常見的便秘叫做氣秘,主要表現為大便不乾燥、但排出費力,感覺大便堵在直腸和肛門的位置,蹲廁所時間長。這類人群平時往往會有慢性的咳嗽,或者有氣管炎、肺氣腫等肺部疾病。
陳教授解釋道,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不能正常宣降,也會影響到大腸的傳導功能。
在治療上,首先需要針對肺部本身的疾病去治療,肺氣打開了,大腸的功能也可以得到恢復。平時可以配合用一些新鮮的紫蘇葉泡水喝,開水一沏就行。紫蘇葉有特殊的清香氣,可以起到宣發肺氣的作用。
除此之外,你身上還有三個「通便黃金穴」,無論你是哪一種便秘,平時都可以經常揉一揉。
①手三里穴
位置:前臂背側,順著食指向上捋,肘橫紋下方3寸(大約4指併攏寬度)的地方,按壓會有酸痛感。左右手都是這個位置。
②中脘穴
位置:肚臍正上方4寸(大約手掌寬度)。
③天樞穴
位置:肚臍旁邊2寸(大約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寬度),左右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