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季媛媛

編 輯丨徐旭

圖 源丨圖蟲

2023年4月9日是第18個國際護胃日。當前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打工人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飲食不規律已成為生活常態。

為進一步提升大眾護胃意識、幫助大眾消除胃腸道疾病相關認知誤區,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景南教授和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教授對胃腸道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學指導。

根據《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94%的受訪人群(曾)有過胃部不適症狀,比如消化不良、胃部飽脹、反酸燒心、胃痛等;73%的受訪人群(曾)確診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等胃腸道疾病。可見,胃部健康問題已成為困擾打工人的普遍健康問題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在不同年齡段的受訪人群中,80後、90後中確診過胃部疾病的人群比例最高,約77%,年輕的00後中也有66%的人群確診過胃病。

李景南介紹,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幾乎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胃病,但近些年來我們發現,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年輕人,胃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有年輕化的趨勢。

胃腸道疾病已成為我國人群的常見病、多發病,俗話稱「十胃九病」,這也是當代打工人的胃健康現狀。

影響胃健康的兩座「大山」

《報告》顯示,近90%的受訪人群有不良飲食習慣,例如飲食憑喜好不重營養搭配、愛吃宵夜或晚間加餐、愛吃辛辣刺激食物、三餐無序無固定飯點等。研究表明,胃部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胃黏膜屏障受損密切相關,而不良的飲食習慣正是導致胃黏膜損傷的一大因素。

基於此,李景南提醒:「對於胃黏膜的損傷,過去大家更關注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但另一方面,情緒壓力對胃黏膜屏障的影響也要警惕。」

《報告》顯示,高焦慮、高緊張、高壓力的情緒「三高」打工人中,有過胃部不適的占97%,確診過胃病的占76%,均高於全人群整體水平,可見胃病也是「情緒病」,焦慮緊張情緒和精神壓力會影響胃健康。

「胃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可通過上調相關信號通路,激活低度炎症反應,影響胃腸道黏膜屏障功能,造成黏膜損傷。」李景南補充道。

當代打工人的胃所面臨的難關,除了飲食因素和情緒因素外,還有認知誤區。

《報告》還顯示,約82%的受訪人群對胃健康存在認知誤區,其中60%的人群認為胃病很常見、只要調整飲食作息就能緩解。

李景南認為:「年輕人總認為胃痛忍忍就過了,事實上,胃不舒服是胃發出的『求救信號』,提示著可能某種原因造成了胃黏膜的損傷,如果每次都是忍一忍、熬一熬,長此以往,小病就會變成大病。胃黏膜損傷會逐漸積累加重,進而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應該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護胃要趁早

從《報告》中可以發現,36%的年輕人日常生活中已有備藥的習慣,但胃病症狀不特異、胃藥種類繁多,家庭小藥箱該如何準備胃藥?

李景南建議,針對生活中常見的胃痛、胃脹、反酸、燒心等胃部不適,居家可以常備胃黏膜保護劑、抗酸劑、抑酸劑等藥物,在清楚症狀的情況下合理使用。

例如,針對最為常見的慢性胃炎,如果只是胃痛,可以優先使用胃黏膜保護劑,這類藥物會在胃部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抵禦多種侵蝕;如果除了胃痛還有反酸、燒心的症狀,則需在胃黏膜保護劑的基礎上加上抑酸藥物。如果症狀不能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報告》還指出,熬夜睡眠不足的人群,對胃健康無認知誤區的比例達到21%,高於整體水平;但在飲食方面卻人均有最多的不良習慣。可見道理都懂,但依然護不好胃。

以早餐為例,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是全天工作生活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但從《報告》來看,打工人對早餐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仍有約43%的人群並非每日吃早餐。

對此,李景南特別提醒:年輕人應該保持良好心態,再忙也要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一日三餐不可少,尤其要重視早餐,不吃早餐對胃和膽囊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早餐不能少,但如何吃得營養健康?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早餐如果包括穀類、動物性食物(肉類、蛋類)、奶及其製品、蔬菜水果等四類食物,則為營養充足。

針對快節奏生活的打工人,陳偉也認為,「護胃要趁早、早餐很重要」,並給出了「理想早餐」的清單。

「營養均衡的早餐,應該包含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吃點蛋,喝點牛奶或豆漿,配合一部分主食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此外還可以添加一些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陳偉說。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黎藹慧

見證歷史!騰訊、抖音重大宣布

重磅!北京樓市,重大調整!

崩盤!暴跌近90%,林俊傑也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