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指出「陰陽失調」則為病。如果有畏寒、手腳冰涼、口淡不渴、喜喝熱飲、面色發白、神疲乏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等,說明你陽虛了。
如果有形體消瘦、口咽乾燥、手腳心熱、煩躁、潮熱盜汗、小便赤黃、大便乾結等,說明你陰虛了。
另外,對於身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來說,陰陽兩虛更為常見,他們冬天怕冷,夏天怕熱,春天怕風,秋天怕燥,時而口乾舌燥,時而口渴,但又喝得少,時而大便稀溏,時而便秘,有時精力似乎很旺盛,但耐力卻極差,很快疲憊不堪,妥妥的外強中乾。
陰虛又陽虛,久病是「兇手」
不是說陰陽是對立的嗎?為什麼慢性病的朋友會出現陰陽兩虛的症狀呢?
陰陽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
中醫認為,腎藏精氣,精氣分陰陽,陽有化生陰精的功能,而陽的各種功能又依靠陰精提供能量。所以它們互相依存、互相為用,誰都離不開誰。
如果疾病率先損傷了陽精,造成陽虛後,其化生陰精的功能不足,時間久了就會損害陰精,出現「陽損及陰」。
如果疾病率先損傷了陰精,造成陰虛導致體內營養物質不足,不能為陽提供更多的能量,日久則進一步損傷陽氣,必會陽虛,即「陰損及陽」,久病的人很少純陰虛或純陽虛,大多是兩者都有。
如何避免發展成陰陽兩虛,導致疾病加重?
那就需要在疾病早期辨證,及時補陽或滋陰。如已出現陰陽兩虛,則勢必要陰陽同補,效果才會事半功倍。
心肝脾肺虛了也要補腎
腎虛補腎很容易理解,可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肝病、胃病、呼吸道疾病等也都需要補腎,就讓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了。
其實,人體疾病無外乎五臟疾病,有人心陰虛,有人心陽虛,有人脾陽虛,有人脾陰虛,有人肝血虛,有人肝陽上亢,有人肺陽虛,有人肺陰虛。
其實這些都與腎虛有關,因為陰陽根源於腎,腎陰腎陽為五臟陰陽之根本,任何臟腑的虧虛,都會導致腎陰虛或腎陽虛,這就是「久病及腎」。
同理,腎中陰陽的盛衰也能影響全身陰陽的平衡協調,牽連到心肝脾肺,導致相應疾病。
所以,不管是腎先虛了,還是心肝脾肺四個臟腑先虛了,溫補腎陽、滋補腎陰都是繞不過的一關。
了解張景岳陰陽同補的經典方
陰陽兩虛並不是你虧了半斤,我虧了八兩,而是有主次之分,如果是陰虛引起陽虛,應以滋陰為主,溫陽為輔;如果是陽虛引起陰虛,則應以補陽為主,滋陰為輔。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所記錄的左歸丸和右歸丸便是 「陽中求陰」 、「陰中求陽」的代表方。
左歸丸,滋腎補陰,填精益髓。使用了熟地黃、山藥,龜板膠、山茱萸、枸杞滋陰,菟絲子、牛膝補肝腎;又加入了溫補腎陽的鹿角膠配入其中,而有了「陽中求陰」之意。
右歸丸,溫補腎陽,填精止遺。
由熟地黃、炮附片、肉桂、山藥、酒萸肉、菟絲子、鹿角膠、枸杞子、當歸、鹽杜仲組方。
方中炮附片、肉桂、鹿角膠溫補腎陽,填精益髓,加入熟地黃、酒萸肉、枸杞子、山藥滋陰益腎,即「陰中求陽」;
杜仲、菟絲子補肝益腎,強腰膝,又與養血補肝的當歸結合。諸藥合用,共奏溫補腎陽之功。
另外,中成藥藥效強勁與否,和所用中藥的品質有很大的關係,正如仲景宛西製藥一貫秉持的「藥材好,藥才好」理念,精選道地藥材製成的左歸丸、右歸丸,藥效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如陰陽兩虛較重,此時需要二藥合用,在陽氣充沛的早上服右歸丸,陰氣充沛的晚上服用左歸丸。
為了達到更好地補腎效果,久病的朋友需在日常調陰陽,比如動能昇陽,應積極進行科學運動,做好保暖,避免寒邪傷陽,還有就是要增加營養,補充身體所缺少的營養物質,改善陰虛等。
特別提醒:本期內容經專業醫生審核。以上科普內容僅限經驗交流,考慮到個體差異,如您身體出現不適,可在線上向專業醫生問診;如您出現急重症,請立即前往線下醫院就診!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