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
血鸚鵡魚。 本文圖片 紅星新聞
近日,一篇描寫觀賞魚——血鸚鵡魚變色過程的文章引發關注。有博主在文章中稱,「血鸚鵡」不但不是天然物種,還是一種「魚生」遭罪的魚。為何這樣說?該博主列出的原因包括血鸚鵡魚無法生出後代、嘴巴合不上的天生缺陷,導致進食困難、漂亮的五顏六色全靠打針、有些被刻意斷尾以獲得特殊的形態等。
網友看完文章後直呼「殘忍」,有些網友表示以後再也不會養殖了,「希望有良心的人可以拒絕消費這種動物」。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向紅星新聞表示,魚類屬於脊椎動物,是有感知力的生物,也就是說它們能夠感知疼痛和痛苦。「一些商家售賣這類動物,僅僅為了一時盈利,不顧動物健康,也使消費者無法長期飼養,導致不斷重複購買,形成消費的惡性循環。」因此,孫全輝博士建議消費者多了解相關動物的真實信息以及它們的生存需要,不要被商家忽悠和誤導。
血鸚鵡魚。
血鸚鵡顏色多變主要靠色素針達到變色目的
博主「@冷知識bot」在文章中寫道,血鸚鵡原本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它是一種雜交魚,類似於騾子,無法生出後代。其天生有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它們的嘴巴合不上。對於人類來說,這讓血鸚鵡看起來總是面帶笑容,帶來了無窮的情緒價值。但是對於血鸚鵡來說,合不上的嘴巴卻會造成進食困難,它們只能奮力靠喉嚨的肌肉運動吃飯。
除了這個先天疾病,血鸚鵡還經歷了各種後天「魔改」。文章稱,血鸚鵡的天然顏色很有限,只有紅色、黃色和灰色,你看到的其他顏色都是人工染色的。由於血鸚鵡的紅色和橙色來自於蝦紅素,養殖者就在它們的成長期斷掉蝦紅素,然後在血鸚鵡的背部打色素針,這樣血鸚鵡就會變色。打藍色就變成藍鸚鵡,打粉紅色就變成粉紅鸚鵡。
這位博主稱,最慘的恐怕還不是染色血鸚鵡,而是叫做「一顆心」的血鸚鵡。這種血鸚鵡看起來非常可愛,因為長得就像一顆愛心。原來,「一顆心」是人造殘疾魚,在2-3厘米長的時候,小魚的尾巴就被剪掉了,這樣它們長大才能變成「一顆心」。同理,還有一種叫做「五角鸚鵡」的血鸚鵡的背上被動了刀。總而言之,只有非常堅強的魚才能在承受了打針、殘疾、無法大口吃飯的痛苦後,還能為人類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如果你有幸收養了這種魚,請務必好好待它。
那麼,這位博主描寫的是否屬實?紅星新聞查閱《科學養魚》雜誌2016年10月發表的一篇論文《雜交觀賞魚血鸚鵡的繁育與養殖技術》顯示,血鸚鵡是目前流行的淡水熱帶觀賞魚類重要品種之一,是由兩種慈鯛雜交而成,其父本是紅魔鬼,母本是紫紅火口。雜交所得的F1代個體體形圓潤、性情溫和,上下頜無法完全閉合,有一種「笑口常開」的喜慶色彩,經增色後通體鮮紅,尤其是在水族箱中群養時色彩甚是奪目,契合傳統文化中喜歡紅火、熱鬧、喜氣的審美要求,故俗稱「發財魚」。
關於血鸚鵡的顏色變化,論文《蝦青素對血鸚鵡魚體色變化的研究》稱,觀賞魚體色艷麗與否,直接決定其品質的優劣,類胡蘿蔔素是觀賞魚的主要增色劑,魚體自身不能合成,只能通過外界給予。對於血鸚鵡魚而言,常用方法是添加蝦青素到飼料中進行投喂,血鸚鵡魚體色會由黃色轉變為紅色,但養殖周期較長(大概一個月),著色效果也不理想。人們為了追求產量,縮短養殖周期,市場上的血鸚鵡魚是通過給魚體注射蝦青素的方法,來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另外有資料顯示,除了叫「一顆心」的血鸚鵡,還有種叫做「獨角仙」的血鸚鵡,在幼魚時期就要把背鰭前端修剪成犀牛角的樣子。在手術過程中,部分小魚會死掉。
血鸚鵡慈鯛魚。
專家呼籲:
染色和實施手術影響動物健康
消費者不要被商家忽悠和誤導
對於血鸚鵡的形成,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向紅星新聞表示,雜交是現代魚類育種常用的一種手段,目的是培育或改良魚類的遺傳性狀,以獲得更好的生產性能或經濟效益。「需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的雜交都能獲得理想的性狀,雜交也可能培育出存在遺傳缺陷和生理缺陷的後代。因此,雜交選育不能隨心所欲,相關活動也必須遵循生物倫理和科技倫理的相關要求。」
「魚類屬於脊椎動物,是有感知力的生物,也就是說它們能夠感知疼痛和痛苦。」孫全輝博士強調,魚類育種和養殖方式必須評估對動物的影響,否則就可能給它們造成痛苦和傷害。研究顯示,即便無脊椎動物當中的章魚和龍蝦,也同樣具備感知力,英國、紐西蘭等國家已將其納入動物福利法保護的範圍。
而在花鳥市場,除了打針的血鸚鵡,還有染色的青蛙在售賣。據揚子晚報2022年2月報導,南京一家商場裡有商鋪在賣染色青蛙和蠑螈,小朋友們很感興趣,但家長們覺得染色素的行為有點殘忍。經過南京農業大學生科院動物系前系主任高國富鑑定,這些染色青蛙和蠑螈都是來自國外的種類,因不在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之中,同時這些物種早已經在國內人工繁育多年,也不屬於走私入境,這就導致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範其行為。
高國富表示,商販們給動物染色一般用的是沒有毒性的、生活生產中允許使用的染色劑,目前也沒有法規禁止。但是,染色本身還是會給動物造成痛苦的,要知道,動物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可以讓人隨便擺弄的玩具。
孫全輝博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給售賣的魚類、青蛙、烏龜等動物染色或實施手術,會嚴重影響動物健康,甚至加劇動物死亡。「一些商家售賣這類動物,僅僅為了一時盈利,不顧動物健康,也使消費者無法長期飼養,導致不斷重複購買,形成消費的惡性循環。建議消費者多了解相關動物的真實信息以及它們的生存需要,不要被商家忽悠和誤導。」
本期編輯 鄒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