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01
高血糖對血管的傷害有哪些?
高血糖對血管的傷害分為兩種: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
大血管病變:
相對於正常人來說,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甚至比高脂血症患者更早、更快,預後更差。
微血管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則屬於微血管病變,也是糖尿病特有的併發症。
劃重點02
高血糖是怎樣傷害血管的?
1、血管內皮「受傷」:
血管中的內皮細胞是血液和血管壁之間的天然屏障,高血糖會造成血管內皮結構損害,破壞血管壁的完整性。
2、血管變窄:
血管內皮受損後,內皮下膠原暴露,為了「止血」,血小板會被激活,在受損部位凝集、形成血栓,並吸引脂肪沉積在內皮下,使局部血管變窄。
3、血液變稠:
正常生理狀態下,血管內皮細胞兼有抗凝和促凝兩種特性,但當內皮細胞受損時,則以促凝為主。
而且高糖狀態下,血液中葡萄糖越多,血液越濃縮,血流緩慢淤滯,使血液黏度增高,更容易呈現出高凝狀態。
4、血管脂質增多:
人體內的糖代謝與脂代謝密切相關,糖代謝發生異常時血脂也容易紊亂,因此糖尿病又稱「糖脂病」。
在高血糖情況下,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膽固醇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內皮下形成動脈粥樣斑塊,促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和發展。
5、血管彈性變差:
脂質的增多、黏稠的血液、狹窄的血管,都會增加內皮上脂質的沉積,如不合理控制,便會給血管「添堵」,發展為斑塊,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斑塊所在部位的血管會出現彈性下降、脆性增加,導致血管破裂風險增加,引發出血性疾病。
劃重點03
1個動作,檢查血管「堵不堵」
糖尿病患者出現血管病變時,可能會出現肢體(手腳)麻木、發涼等症狀,發展到後期,可能會出現小腿後方發生疼痛、痙攣等。
因此及時發現血管病變是很重要的,下面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測試下肢血管堵塞的情況。
下肢自測:抬腿1分鐘
首先平躺在床上,將一隻腿抬高70°~80°,保持1分鐘左右(如果保持不了可以讓別人幫忙扶腿),然後再緩緩將腿自然下垂在床沿,緊接著觀察腿部顏色變化。
異常情況:
如果在抬高過程中,腿腳(一整條腿的任何部位)就已出現蒼白、蠟白色;並且在垂下腿後,45秒內都未能恢復正常血色,且腿腳色澤不均,說明動脈供血已經出現障礙,形成堵塞。
劃重點04
7步讓血管「強大」起來
1、合理飲食:
每人每天鹽不超過5克,油不超過25克,添加糖不超過25克。
推薦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製品、魚、全穀類、纖維類、富含鉀和其他礦物質的食物,多飲水促進血液循環。
2、合理運動:
不要久坐不動,每次運動應不少於30分鐘,每周運動至少5次。一般來說,運動後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覺舒暢,無明顯疲勞感為宜。
3、控制好血糖:
預防微血管病變,患者要做到定期監測血糖,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動。大血管病變受多種風險因素影響,比如血壓、血脂、是否有肥胖及吸菸、脂肪肝、蛋白尿等問題。因此,除了控糖外,降壓、調脂、控制體重、抗凝也十分重要。
4、控制體重和腰圍:
肥胖人群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粒子濃度會比較低下,從而引起血管堵塞、動脈管壁增厚,以及血管狹窄等現象,容易導致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大家可以通過下面 2 個指標來評估自己到底算不算胖:
體質指數: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²(m²)
● 按照我國的標準,計算結果低於 18.5,屬於「過輕」;結果在 18.5~24 之間,屬於正常體重;結果高於 24,就屬於「超重」;
● 若是體質指數超過 28,那就達到「肥胖」的範疇了,需要儘快開始減肥。
腰圍:
用軟尺在肚臍眼上方 1cm 處緊貼皮膚水平繞一周,成年男性腰圍若是 ≥85cm,成年女性腰圍 ≥80cm,則為超標,需要注意控制。
5、成人睡眠保證7小時~8小時:
睡眠時間過短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風險,而每日保持7小時~8小時充足的睡眠時間及良好質量的人群心血管病風險明顯降低。
6、定期檢查:
血管方面的體檢一般為血管彩超,能夠初步判定血管是否發生堵塞。一年一次即可。
另外,糖尿病患者,每年需做一次:眼底檢查、尿常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血肌酐檢查等,便於監測眼部、腎臟的微血管狀態,預防其他併發症。
7、遠離菸酒:
菸酒是血管的「克星」,研究發現,吸菸酗酒,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因此,遠離菸酒是保證血管健康的關鍵,還要注意遠離二手菸。
來源:CCTV生活圈
編輯:珠海市場監管團隊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我們將24小時內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