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連完整的一句話都很難說,我現在能站在這裡,像正常人一樣說話、活動。」5月23日,體內跳動著一顆「人工心」的黎先生從廣東省中醫院順利出院,年輕的生命得以延續。

在醫護團隊的陪伴下,患者可以自由活動。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介紹,這是全國中醫系統第一例新一代磁懸浮「人工心臟」手術,圍手術期醫護人員通過中西醫結合方式幫助患者快速康復,較好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44歲男子患擴張型心肌病

來自廣西的黎先生年僅44歲,多年前感冒後,出現活動後氣促,伴胸悶、呼吸困難、咳嗽,在當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近10年來,患者症狀反覆並有加重,療效甚微。

「保守治療。」當地醫院曾告知黎先生。隨著病程發展,黎先生的活動能力越來越差,只能長期臥床休養,甚至連在病房外的走廊里散步都成了奢望。

面對這一沉疴舊疾,黎先生曾尋求過心臟移植手術的機會,卻始終沒有結果。今年4月,他來到了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希望得到進一步救治。

「可以嘗試人工心臟。」醫院心血管大科副主任范小平簡短有力的回答,重新點燃了黎先生一家人對重生的渴望。原來,儘管黎先生年紀不大,但是其心臟射線分數只有19%,連正常值的1/4都不到,心肌收縮能力非常弱,屬於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心力衰竭,必須儘快手術治療。

「人工心」延續患者的生命

4月26日,范小平為患者開展了左心室輔助裝置植入術,僅用2個小時,這顆人工心臟順利植入黎先生體內並開始運轉。

生命「重啟」了!

此次范小平使用的最新一代左心輔助裝置,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厚度26毫米,直徑50毫米,重量僅180克。該全磁懸浮裝置沒有實體的軸承,減輕了轉子對血液成分的破壞,降低了術後出血和血栓併發症的發生率。

范小平介紹,目前臨床使用的人工心臟,並非大家想像中的「全人工心臟」,而是像個「泵」一樣的左心輔助裝置。它可以替代心臟泵血的功能,幫助心臟將富氧血液輸送到全身,替代心臟工作。

「『人工心』可為黎先生爭取更長生存、更高生活質量,也許幾年之後,摘除『人工心』不是夢想。」范小平說。

圍手術期中醫藥大顯身手

因為心臟病,黎先生咳嗽得非常厲害,尤其是在夜裡。入院第一天,楊志敏就為黎先生開了中藥,緩解了他的咳嗽。

「那晚我們睡得都很安穩。」患者家屬王女士回憶道。

原來,黎先生初入院時,由於長期心衰,導致身體狀態不能馬上進行手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醫院組建了多學科專家團隊,建立中西醫聯合診療小組,每日查房、隨訪,對黎先生的病情進行了詳細評估,為其量身定製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

待黎先生的身體狀態已經符合手術指征,范小平團隊順利地為其完成「人工心臟」植入。

手術結束後,楊志敏還帶領治未病科團隊、科室護理團隊,為患者辨證進行中醫經方和耳穴壓豆、中藥熱奄包、皮內針、腕踝針等調理,還結合藥膳調養,為黎先生提供全方位的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這一系列做法改善患者術後胃腸功能紊亂、術後疼痛、心理焦慮等問題,幫助患者快速康復。

楊志敏副院長帶隊中西醫結合查房。

經過中醫藥的積極干預,患者術後胃腸功能紊亂得到了明顯改善,疼痛以及心理焦慮等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術後4天,黎先生就可以進食,5天就可以下床行走,2周後就能自由活動。

楊志敏說,大量臨床診療實踐證明,中醫藥在救治急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方面大有可為,中醫藥在圍手術期可以幫助患者快速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而且大大增加了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前景。

【南方+記者】黃錦輝

【通訊員】宋莉萍 張靚雯

【作者】 黃錦輝

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