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

「喝果汁等於吃水果」

「吃果蔬脆等於吃蔬菜」

「吃無蔗糖食品等於吃無糖食品」

這些說法是真的嗎?

別著急

小圈會邀約相關的專家

在這個版塊為您辨真假

趕快跟著小圈一起看看吧~

01

吃日本豆腐=吃豆腐?

02

喝乳酸菌飲品=喝酸奶?

03

喝果汁=吃水果?

04

吃無蔗糖食品=吃無糖食品?

05

吃果蔬脆=吃蔬菜?

岳宏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

副研究員

吃日本豆腐=吃豆腐?

日本豆腐也叫玉子豆腐,雖然名字裡帶「豆腐」,但卻不是真正的豆腐。我們平時說的豆腐都是以大豆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的,而日本豆腐雖然吃起來口感順滑和內酯豆腐差不多,但在配料里卻看不到大豆,主要原料為水和雞蛋,有的商品也會標註為「雞蛋豆腐」。

除了製作原料上的差異,日本豆腐在營養成分上也不如豆腐。就用口感同樣順滑的內酯豆腐來比較,內酯豆腐每100克蛋白質含量為5克,每100克鈉含量僅為6.4毫克;而日本豆腐每100克蛋白質含量大多低於4克,且每100克的鈉含量高,幾乎都超過了100毫克,某些甚至高達611毫克。這就意味著吃100克日本豆腐,就會攝入約1.5克鹽,全天鹽攝入量很容易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小於5克」,吃鹽太多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

另外,真正的豆腐比如北豆腐、南豆腐等,除了能為人體補充蛋白質以外,也是補鈣的好幫手,而日本豆腐鈣含量卻不高。所以,別把日本豆腐當做豆腐吃,如果喜歡吃也得注意控鹽。

喝乳酸菌飲品=喝酸奶?

很多家長會經常給孩子買乳酸菌飲品,認為跟喝酸奶差不多,畢竟都有乳酸菌。實際上,二者並不一樣,差距還是挺大的。

雖然二者都含有發酵菌,但是酸奶的蛋白質含量要求更高,發酵乳和風味發酵乳每100克蛋白質含量,需不低於2.9克和2.3克;而乳酸菌飲品和乳酸菌乳飲品每100克蛋白質含量,只需達到0.7克和1克即可。另外,酸奶的鈣含量也普遍高於乳酸菌飲品,乳酸菌飲品的含奶量很少,含糖量高。

喝果汁=吃水果?

鮮榨果汁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健康飲品,至少比果汁飲料強,甚至覺得喝果汁就等於吃了水果,實際上二者並不等同。

首先,水果被榨成果汁以後營養價值會略有降低,就比如大家關心的維生素C含量,獼猴桃榨汁後維生素C保留率為88%,草莓榨汁後維生素C保留率為71.11%,橙子榨汁後維生素C保留率為67.24%,如果榨汁後還把殘渣丟棄了,那也會進一步損失膳食纖維。

其次,果汁中的糖都是游離糖,原本新鮮水果中的糖都存在於細胞內,叫做「內源性糖」,而被榨汁後細胞壁被破壞糖分都游離到細胞外了,就成了游離糖,游離糖對血糖的影響更大,更容易升高血糖。經常用喝果汁來代替吃水果,會導致血糖升高快、熱量攝入高,這不利於控糖和控體重,還會增加齲齒的風險。

有研究顯示:吃完整的水果,尤其是藍莓、葡萄和蘋果,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而多喝果汁會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所以,別把喝果汁等同於吃水果,從健康程度上來說:完整水果>果泥>果汁。

吃無蔗糖食品=吃無糖食品?

糖尿病患者購買食品最關心的就是「有糖沒糖」,現在市面上很多食品包裝上都寫著「無蔗糖」,以此來吸引糖尿病患者眼球,增加銷量。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辨認後再下手,有的僅僅是無蔗糖食品而已,並非是無糖食品。無糖食品雖然不含蔗糖,但是碳水化合物就是糖類,而且升高血糖的不止是糖,還要看整體熱量。

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中規定,每百毫升/百克糖含量不超過0.5克,才可以宣稱是無糖。配料表沒有寫蔗糖並非就是無糖食品,還可能會含有麥芽糖、葡萄糖、果糖等添加糖,它們對血糖控制也不友好。

除了看得見的「糖」,還有一些不叫「糖」的「隱藏糖」存在於很多食品之中,比如小麥粉、米粉、澱粉、麥芽糊精等,它們其中含有「澱粉多糖」,雖然沒有甜味,但是進入人體後也會快速升高血糖。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購買預包裝食品的時候要看好配料表,如果配料表前幾位有上面列舉的這些「糖」或「隱藏糖」,就要慎重選擇,別把「無蔗糖食品」當做「無糖食品」。

吃果蔬脆=吃蔬菜?

人們認為吃果蔬脆就相當於補充蔬菜了,可事實卻並非如此,某些果蔬脆不僅營養流失較多,油脂和熱量還很高,一點也不健康。

市面上常見的果蔬脆有兩種工藝,一種為低溫真空油炸工藝,另一種為凍干工藝。前者是大家最常買的,價格相對後者更便宜,加工過程經過了油炸,不僅損失了大部分水溶性維生素,脂肪和熱量也不低,常吃會讓人日漸「圓潤」。如果用這種果蔬脆代替蔬菜,也會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

而凍干工藝製作的果蔬干相對於前者更好一些,加工過程中沒有使用油,熱量和脂肪都很低,也可以最大程度保留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雖然看似很健康,但仍然不如吃新鮮蔬菜,同理吃水果乾也不等於吃水果。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