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眼是指胞瞼邊緣生癤,形似麥粒,紅腫癢痛,易成膿破的眼病,又名土疳(《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土瘍(《目經大成·五色瘍》),俗名偷針(《諸病源候論·目病諸侯》)。相當於西醫學的之麥粒腫、瞼腺炎。

病因病機

一、風邪外襲,客於胞瞼而化熱,風熱壅阻於胞瞼皮膚肌腠之間,灼爍津液,變生瘡瘍,發為本病。

二、過食辛辣炙賻,脾胃積熱,循經上攻胞瞼,致營衛失調,氣血凝滯,局部化熱釀膿。

三、余邪未盡,熱毒蘊伏,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易感風邪者,常反覆發作。

臨床表現

初起,胞瞼微癢痛,近瞼弦部皮膚微紅腫,繼之形成局限性硬結,並有壓痛,硬結與皮膚相連。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中西醫結合眼科田慶梅醫生介紹說,本病輕者可於數日內自行消散,重者3-5日後,於瞼弦近睫毛處出現黃白色膿頭,形如麥粒。待腫瘍潰破,膿出則痛減腫消。

辨證論治

對本病的治療,原則上在未成膿時,應辨其風熱或脾胃熱毒上攻而分別施治,以達退赤消腫促其消散之目的。已成膿者,當促其潰膿或切開排膿,促其早日痊癒。證型常分為:風熱外襲證、熱毒上攻證、脾胃伏熱或脾胃虛弱證。

預防調攝

田慶梅建議,平時應注意眼部衛生,增強體質,避免偏食,有屈光不正者應及時矯治。發病後切忌對局部用力擠壓,要及時治療。見膿頭後及時切開排膿,以免自潰後瘡口不齊,留下明顯疤痕,但嚴重者,少數可發展為眼丹。

轉歸預後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只要及時治療,避免對患部用力擠壓,併發症也較少。若能在釀膿後及時切開排膿,愈後可不留明顯疤痕,但嚴重者,有少數可發展為眼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