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永州的唐阿姨從五年前開始出現右腿持續性疼痛,症狀反反覆覆;三年前,脖子也開始疼痛,並伴有行走不穩。頸部、腿部的疼痛持續進展,從上個月起,她明顯感到雙腿、雙腳乏力、麻木,走起路來就像踩在厚厚的棉花上一樣,搖搖欲墜,無法獨自行走。

察覺到病情嚴重性的唐阿姨前往當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這是頸椎病引起的神經壓迫。為求進一步診治,唐阿姨慕名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就診。

接診的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二十二病室(脊柱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蔣明輝為唐阿姨完善相關檢查,結合影像學報告以及病史、症狀,蔣明輝考慮唐阿姨為脊髓型頸椎病。

作為頸椎病中最為嚴重的類型,脊髓型頸椎病是由後突的髓核、椎體後緣的骨贅、增生肥厚的黃韌帶及鈣化的後縱韌帶壓迫或刺激脊髓所致,常見於40~60歲人群。對於已確診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如無手術禁忌症,原則上應手術治療;對症狀呈進行性加重的患者,應儘早手術治療,避免因病情進展,可能發生的自上而下的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後果。

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二十二病室(脊柱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蔣明輝帶領科室團隊仔細研究唐阿姨的情況後,決定運用科室的科研成果——3D列印定製化人工椎體進行更為精準的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的頸椎CT掃描數據,為頸椎重建精準的3D圖像,在計算機上採用了預手術的方式,根據椎體切除後的形態定製了專屬於唐阿姨個人的3D 列印定製化自穩型人工椎體,並根據最佳的頸椎曲度設計了人工椎體的高度。

在顯微鏡輔助下,骨科手術團隊進行頸椎前路C4椎體次全切+3D 列印定製化自穩型人工椎體植入C3-5融合術,手術按照術前計劃順利進行,定製化人工椎體和手術部位嚴絲合縫。

手術結束後當晚,唐阿姨就明顯感到手腳麻木感好轉;術後第2天,佩戴頭頸胸支具的唐阿姨下床活動,她開心地表示,現在每走一步都感到腿腳十分有力,不再像踩在棉花里!

據悉,此種3D列印定製化人工椎體是長沙市第三醫院骨外科學學科主任雷青在湖南省藥監局備案的可臨床使用的科研產品。

「3D列印定製化自穩型人工椎體」增大了和上下椎體的接觸面,減少了終板切割假體下沉的風險;椎體側方開口有利於椎體內骨質與兩側椎體的融合,從而增加人工椎體的遠期穩定;椎體自帶鎖定螺釘,能夠提供可靠的頸椎即刻穩定性;定製化的椎體更加契合手術切除部位的形態,並根據術前設計,更好地恢復頸椎曲度,自穩型3D列印人工椎體植入椎體切除的缺損區後,可直接用螺釘進行上、下端固定,植入物與頸椎表面平齊,避免了對食道的擠壓,真正實現「零切跡」。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第三醫院 骨科二十二病室 鄧彬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