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江蘇南京的陳先生
在一次體檢中查出結腸上
長了密密麻麻的200多個
大小不一的腸息肉
為什麼會長這麼多的息肉?
腸息肉不及時治療可能誘發腸癌
是真的嗎?
有癌變風險!
37歲男子腸道長滿200多個息肉
近日,南京一家醫院內鏡中心收治了37歲的患者陳先生。腸鏡下,醫生發現他的全結腸密布200多個大小不等的各類息肉,仿佛進入了「溶洞」。
息肉
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黏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
醫生介紹,
腸癌是一個「緩慢過程」,
從腸息肉到腸癌變4步,
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腸癌
整個過程可能持續1-2年。
但是息肉和不典型增生階段,
患者多沒有症狀,
需要靠定期的結腸鏡檢查來及時發現,
並給予恰當的治療,
一旦發展到便血或腸梗阻症狀,
大多已屬晚期。
日常預防:
45歲以上人群最好做一次腸鏡
前不久,全國首個結直腸息肉冷切專家共識意見——《中國結直腸息肉冷切專家共識》中明確指出,大部分散發性結直腸癌由結直腸息肉發展而來,結腸鏡篩查發現並切除,是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建議45歲以上的健康人群,體檢的時候至少要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是有家族史的希望能夠更早做。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壓力比較大,可能吃外賣或者在外面吃飯的機率也比較多,腸息肉發病也比過去年輕化。我們希望發現有腸道大便習慣改變的人群,都應該至少要做一次常規的腸鏡檢查。」陳昱倩醫師表示。
日常飲食上,醫生提醒大家,增加蔬果的攝入,少吃醃、熏食物。同時,上廁所時最好不要長時間看手機,一般如廁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便秘患者不宜超過10分鐘。排便時間過長,可能影響到腸道功能。
出現「三多兩痛」
要警惕腸癌
河北省老年病醫院普外肛腸科閆志學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近年消化道腫瘤相對高發,特別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是腸癌的高發人群。如果出現「三多、兩痛」的症狀就要警惕。
- 排便次數的異常增加。正常人每天大便次數在一到兩次左右,但當癌腫占據了腸道內的空間後,對腸道黏膜造成了一定刺激,導致患者便意頻繁,總有大便沒拉完的感覺。如果最近大便異常頻繁,且腹瀉、便秘交替出現,或者是大便發生了細條狀、扁條狀等改變,就要立刻對腸道進行檢查。
- 放屁次數異常增多。如果最近放屁異常頻繁,並且伴隨刺鼻的臭味,那就需要警惕腫瘤出現了。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和腫瘤位置有一定關係,如果腫瘤出現在直腸並接近肛門的話,即便是腫瘤體積並不大,也容易發生直腸阻塞情況,從而導致放屁頻繁。
- 便血次數突然增多。腸道發生癌變會導致消化道出血,另外大便在和癌腫表面摩擦的過程中,也會導致表面的潰破和出血。腸癌的便血主要以黏性血液大便、大便一側帶血為主,而且患者還會出現大便發黑的情況,這也是消化道出血的信號。
- 腹部疼痛。當癌腫引發腸道梗阻之後,患者就會有腹脹、腹痛等症狀,其中腹痛的發病率相對較高。疼痛部位往往在患者的中下腹,疼痛程度也不相同,腹痛也會越來越明顯,從陣發性發展為持續性。
- 肛門處疼痛。如果腫瘤是發生在肛門附近的話,比如直腸內腫瘤就會導致肛門有墜脹、疼痛的感覺,同時還會伴隨大便習慣改變,異常消瘦等症狀。
來源:江蘇新聞、健康時報
編輯:王少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