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有的老人身體好好的,但摔一跤沒多久就走了……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辭世前兩三個月,就發生過一次跌倒。
近日,68歲的演員周潤發跑步時側身摔倒,手掌及肋骨受傷,咳嗽或用力呼吸都會覺得很痛。
跌倒時,身體向一側、向前或向後倒去,哪個傷害大?不同姿勢下,又該如何反應以降低傷害?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教你將跌倒傷害降到最低。
受訪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 王錫陽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老年病科主任醫師 李海聰
不同跌倒姿勢哪個傷害大?
跌倒對老年人的傷害,遠超我們的想像。
-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30萬人死於跌倒,其中一半是60歲以上老人。
- 我國數據顯示,跌倒是≥65歲人群意外傷害死亡的首要原因。
跌倒可引發髖部骨折、腦損傷、手腕脫臼、軟組織損傷等,其中威脅最大的是前兩種。原北京積水潭醫院護理部主任護師高小雁表示,不管哪種跌倒姿勢,儘量要避免髖部骨折和腦損傷。
■ 側身跌倒時,最易出現髖關節骨折。對老人來說,髖部骨折又稱「人生最後一次骨折」,一般需長時間臥床,易引發肺炎、褥瘡、肺栓塞等併發症,致殘致死率較高。
■ 向後跌倒時,易引發腦外傷、顱內出血和髖部骨折,會直接對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 向前跌倒時,一般會引起手腕骨折、膝關節損傷,通常無需長時間臥床。
換句話說,向後和側身跌倒帶來的危險不相上下,相對而言,向前跌倒損傷要小一些。
跌倒時,第一反應怎麼做?
在柔道、散打、單板滑雪等運動項目中,「安全摔倒」都是必學的入門課程。
今年,美國退休人員協會邀請了好萊塢特技演員61歲的斯圖爾特·威爾遜,教大家如何安全跌倒。
側身跌倒
大腿和手臂將身體撐起
側身跌倒是導致髖部骨折的首要原因。65歲以上髖部骨折患者的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群的3倍。
正確示範
側身跌倒的瞬間,屈膝,收緊下巴,手臂貼近胸部,倒向大腿外側,上半身側著著地,順勢向軀幹和上背部滾動。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王錫陽表示,示範動作中,大腿和手臂將身體撐起,為髖部提供了一個近似三角形的支撐,減少了髖部「硬著陸」風險。如果將手臂放下來,則可能傷到肩膀、肘部和手腕。
向後跌倒
讓臀和背部先觸地
當人失去平衡時,經常會自然向後跌倒。如果撞到硬物,容易造成脊椎損傷、腦損傷。
正確示範
要跌倒時,把下巴收到胸前,試著讓身體,尤其是臀部靠近地面。跌倒後屈膝,做類似半蹲的姿勢。
這樣會使臀部先著地,然後繞過脊柱,翻滾到背部側面和肩膀部位,手臂要放在身體兩側或胸前,以免受傷。
要注意,做這套動作時不要抬頭或伸長脖子,否則可能頭先著地。另外,也不要將手臂伸到身後試圖撐地,可能導致手腕骨折。
向前跌倒
讓大腿外側先觸地
被東西絆倒時,身體會自然向前傾,人會反射性地將雙臂伸直,這樣摔倒後,手部會直接著地,可能導致手腕、前臂、肘部骨折。
正確示範
跌倒的瞬間彎曲膝蓋,向身體一側傾斜,下巴緊貼胸部,這樣能避免頭部先著地。
儘量讓大腿外側先接觸地面,慢慢讓上半身側著著地。倒地後,儘量用手臂抱住自己,將身體蜷縮起來。
示範動作中,人在前傾過程中轉為側身著地,並採取「身體抱團」姿勢,大大降低了頭部和膝關節受傷風險。
總之,要牢記兩個「儘量」:
1、儘量避免「硬著陸」,給軀體一個緩衝;
2、儘量避免髖部和頭部先接觸地面,這兩者損傷往往需要長時間臥床。
預防跌倒有4個抓手
老人經不起一摔,不僅可能導致骨折,引起一系列併發症,甚至會誘發心腦血管意外。所以,要儘量降低跌倒風險,做個「不倒翁」。
1增強肌肉力量和平衡性
人身上有三塊肌肉會扮演「抱緊下肢」的角色,哪怕跌倒,也能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在關鍵時刻拉你一把。
這三塊肌肉是:臀大肌(在臀部)、股四頭肌(大腿前側)、(小腿後側)。
多在能力範圍內快走、慢跑、打太極拳,還可以通過靠牆靜蹲、抬腳後跟等提升肌肉力量。
2家居適老改造
家中是老人跌倒最多的地方,進行一些適老改造就能大大降低跌倒風險。
- 在家中設置扶手和欄杆,尤其淋浴區、馬桶旁、門口換鞋處;
- 消除門檻及地面的高度差;
- 將廚房、衛生間的地面換成防滑材料;
- 選用安全穩定的洗澡椅,並採用坐姿沐浴;
- 在臥室通往衛生間的過道,添加感應燈;
- 床高度要合適,並在床邊設置易摸到的檯燈;
- 將室內所有小地毯拿走等。
3合理規劃飲食
老人可根據自身基礎疾病規劃飲食,例如:
- 營養不良者需補充優質蛋白質,適當吃些雞蛋、瘦肉、魚肉;
- 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要低鹽、低油、低糖,以防出現併發症;
- 儘量不抽菸喝酒,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於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4穿合適的鞋子
老人每年應定期做視力和全身檢查。平時穿合體的衣褲、鞋子,以免將自己絆倒。少走坡道、崎嶇不平的路,行動「寧慢勿快」。▲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