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英 8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白藥(000538.SZ)中藥戰略科學家朱兆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正在考慮重啟痛舒膠囊出海。
痛舒膠囊是朱兆雲團隊自主研發的原創性彝族藥,該藥於2000年在中國獲批上市,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痛等。2018年6月,該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進入2期臨床試驗,是中國第一個獲FDA批准進入臨床研究的民族藥。
朱兆雲回憶,美國FDA藥品檢查官於2018年5月來到雲南白藥檢查,工作了6天,檢查非常細緻,最終認為各項數據可靠後給予了2期臨床試驗批文。此後雲南白藥計劃與一家美國CRO公司開展合作,但因新冠疫情,這項工作擱置了下來。
按照研發流程,藥物在拿到2期臨床試驗批文後,需要招募受試者開展試驗,將試驗數據提交給FDA審查以確定是否可進入3期臨床試驗。
朱兆雲曾在美國馬里蘭大學一所附屬醫院調研時發現,該醫院治療相關疾病所使用的藥物在使用7天後會出現胃潰瘍等副作用,而從現有數據看,痛舒膠囊不存在這類副作用,具有一定優勢,「不過仍需要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
朱兆雲介紹,近期她已向執行長董明匯報了痛舒膠囊出海項目,目前內部正在討論是否重啟痛舒膠囊出海。
朱兆雲說,民族藥出海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比如如何在傳統醫學體系與現代醫學體系之間進行更好地對話。
她舉例說,在適應症方面,痛舒膠囊用中醫藥的語言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但在現代醫學中缺乏這一概念,因此最終將適應症改為軟組織損傷。
近年來,中醫藥的發展獲得政策端大力鼓勵。朱兆雲說,中醫藥的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在政策、研究手段以及學科建設等方面都還需要不斷改進,中醫藥發展問題不可能在一兩年內一蹴而就,需要經過一個動態進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