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最怕的就是「突然」。

學習時,突然通知隨堂測試,讓人毫無準備;工作時,突然要求項目匯報,主打一個匆匆忙忙……而身體上很多「突然」的變化,往往是疾病發出的信號,也讓人措手不及,比如突然變胖、突然變瘦、突然頭痛……

金華59歲的程阿姨(化名)近幾個月突然長胖,肚子大得像6、7個月的孕婦,最終卻查出後腹膜腫瘤,經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外科團隊的救治,切出一個直徑35厘米,20多斤重的巨大腫瘤。

肚子突然變大,查出這種腫瘤

雖然是人到中年,但程阿姨的身材管理一直都不錯,沒有明顯的發胖。但近三個月來,她卻發現自己腹部一天天「變胖」。

「一開始就是感覺肚子脹,我以為可能是吃得太好,長胖了。」程阿姨表示,為此她每天吃完飯都去快走半小時,但每次運動後腹脹反而加重了,覺得可能是消化不良就沒放在心上。

直到一個多月前,她感覺左下腹按壓有明顯的刺痛感,並且經常像便秘一樣解不出大便,整個肚子也突然一下變大,摸上去硬邦邦的。「村裡有人跟我開玩笑說像懷孕6、7個月了。」雖然是玩笑,但程阿姨覺得面子掛不住,在家人的不斷催促下,終於來到當地醫院就診。

腹部CT檢查結果顯示,她的肚子裡有一個巨大占位,當地醫生考慮是脂肪肉瘤。由於病情較重,程阿姨在醫生的建議下來到浙大一院腫瘤外科陸軼民副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

多學科通力協作

切除20多斤腫瘤

「經過進一步的增強磁共振檢查,發現她的整個腹腔都被腫塊占據,一直深抵脊椎,臟器和血管也都被嚴重擠壓推移。」陸軼民副主任醫師介紹,綜合考慮這是一個惡性程度較高的後腹膜脂肪肉瘤,後腹膜腫瘤對放化療都不敏感,所以手術切除是治療的最佳方式。

儘管後腹膜腫瘤有一定復發概率,但如果經過嚴密的手術方案設計,在第一次手術時能完整切除,可以為患者贏得更長生存時間。為此,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射科、病理科、重症監護室、麻醉科、手術室等進行了多學科討論,擬定總體治療方案及具體手術操作過程。

日前,程阿姨接受了手術。「腫瘤大且位置很深,與腹腔臟器、血管緊密黏連,術中要防止大出血。」主刀醫生陸軼民回憶,最大的挑戰還是手術視野問題——不像大多數的脂肪肉瘤那樣「軟趴趴」的,程阿姨的腫瘤硬得像個實心球一樣充盈著整個腹腔,很難分離邊緣,幾乎無從下手,術中需要助手「硬拉」才能找到縫隙下刀切除,對醫生的耐力和體力是雙重考驗。

陸軼民副主任醫師(右)手術中

在團隊的配合下,耗時7個多小時才將這個直徑約35厘米、20多斤重的腫瘤完整切除,同時還切除了因腫瘤長期壓迫導致功能嚴重損傷的右腎。術後,連主刀醫生都直言,這是他從醫以來切除過的最大的腹腔單個後腹膜腫瘤。

目前,經過重症監護室的密切監護和病房的精心照護,程阿姨已經出院。後續,她還需要定期複查,服用靶向藥物,接受全程管理。


警惕這種突然「長胖」


人體的腹腔中有一層漿膜叫「腹膜」,包裹著大多數臟器,它後面的空間被稱為「後腹膜」,生長在這的腫瘤被稱為後腹膜腫瘤。而脂肪肉瘤是一種發病機制不明的腫瘤,只要有脂肪的地方都可能發生,而後腹膜脂肪組織多,是脂肪肉瘤的高發部位。

「後腹膜腫瘤起病隱匿,也沒特殊症狀,表現為進行性變大的、無痛感的腫塊,往往發現時腫瘤已經非常大,不僅會對腹腔臟器造成擠壓,甚至可能影響臟器功能。」浙大一院腫瘤外科主任滕理送教授表示,但由於後腹膜位置深且複雜,手術難度大、風險高。

對後腹膜腫瘤患者來說,早診早發現和系統規範治療都非常重要。一方面,在腫瘤變大進展前早發現可以降低治療難度和風險;另一方面,後腹膜腫瘤第一次手術非常重要,如果切除不乾淨,很容易復發,所以首次發現後應制定系統治療方案,為患者長期治療和生存考慮。

專家建議,生活中應增強體檢意識,注重定期體檢,關注身體健康,如果發現體重突然增加或短期內突然「變胖」,且不是肥胖能解釋的,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一旦確診是後腹膜腫瘤,建議患者首次就診一定要到綜合實力較強的專科,綜合多學科團隊意見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本文專家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