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早7時,應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麻醉科邀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終身教授謝仲淙來到麻醉科示教室,就《The mechanistic insights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作主題報告。

謝仲淙教授是現任麻省總醫院麻醉科、危重醫學、疼痛科、基礎科研主任, 老年麻醉研究室主任,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阿爾茲海默病、麻醉神經毒性、圍術期神經認知障礙、術後瞻望等。在麻醉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謝仲淙教授累計主持、參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等科研項目20餘項。

報告會上,謝仲淙教授就術後譫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和圍術期神經認知障礙(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ND)的發生率、相關機制以及預防策略展開了討論,並闡明了觀點。從實驗室到臨床,謝仲淙教授團隊探索了POD患者血液指標,揭示血液中Tau-PT217升高在術後譫妄中的作用和調控機制,表明腸道菌群代謝產物IPA是參與POD發病機制的重要分子,並發現採用氣味刺激可以改善POD動物模型的行為學表現及神經炎症。謝仲淙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不僅為POD神經病理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探索POD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線索,具備臨床轉化的價值,有望緩解目前POD治療難的臨床困境。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科研處張箴波副處長、麻醉科張曉慶主任、劉健慧副主任等專家在報告會上就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相關的專題,與謝仲淙教授進行了深刻探討,現場的各位麻醉學同道和青年醫生們積極提問並參與討論。龐啟穎醫師就臨床麻醉問題進行交流討論,謝仲淙教授強調了臨床POD易感病人維持充足的腦氧供和循環穩定的重要性。科研型博士生孫藝晏、馮煊然、杜雪等對麻醉學基礎研究提出相關問題,謝仲淙教授表示麻醉及手術對不同腦區具有不同作用,動物水平POD造模後發現的相關腦區興奮性改變可能是基礎研究的下一個核心切入點。同時,謝仲淙教授對麻醉科搭建本次學術交流平台表示肯定,並對麻醉科的學術交流氛圍表示高度的讚揚。謝仲淙還讚許了劉健慧教授所帶領的臨床和基礎科研團隊。劉健慧團隊不僅通過結合醫學影像學及認知評價量表建立了PND診斷預測指標,還為PND神經炎症學說提出了更加完整的理論依據,更通過對臨床麻醉藥物的神經毒性和TMS等全新干預手段的研究,為PND預防治療手段的改進麻醉優化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具有推進性的理論基礎和證據。

最後,張箴波對謝仲淙教授的蒞臨和對醫院發展戰略提出了重要指導建議及意見表示衷心感謝。張曉慶表達了對與謝仲淙教授團隊在醫、教、研各方面合作交流的由衷期待,劉健慧誠邀謝仲淙教授定期來院開展學術講座。

本次主題報告會使麻醉科同道及青年醫生對POD的發生機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有益於醫療工作中臨床實踐路徑的完善和青年醫生的培養。與會老師和學生紛紛表示大受裨益,希望今後能多多舉辦類似的講座。

圖文 | 麻醉科

編輯 | 沈珏

校審 | 謝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