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消息如晴天霹靂,驚得張阿姨手足無措。
「確診為乳腺癌晚期」,當醫生說出這句話時,張阿姨打消了最後一絲僥倖,已經想著後事安排了。好在醫生及時安慰道:不要放棄,現在技術在不斷發展,一切都有可能。
在新輔助化療、手術等綜合治療手段,張阿姨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然而持續了兩三年後,乳腺癌再次復發,比以往來的都更猛烈。
日漸成熟的靶向治療技術給予了張阿姨一絲希望,在多種治療手段下,張阿姨重拾信心,維持著帶瘤生存狀態,如今已熬過七年,回首望去,讓曾以為自己活不過5年的她都不敢相信。對於未來,張阿姨如今充滿希望。
「五年生存率」讓很多人誤以為最多只能活5年,這當然是錯的。這個醫學專有名詞,其實大有深意。
一、為什麼說五年是一個坎?
臨床上常說的5年生存率是統計學上的一個指標,不能代表每位患者的預後。該說法是指癌症患者在治療後,可以生存5年的概率。不同癌症的5年生存率也不同,越高的數值說明這類癌症的治療效果也越好。
大部分癌症患者在治療後復發轉移都發生在3年內,還有部分患者會在1年內再次復發。如若在治療後挺過了3年、5年,則說明患者體內的癌症復發、轉移的機率明顯降低,已經達到了臨床治癒的標準。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治醫師王春梅表示,癌症越早發現5年生存率也越高。5年生存率越高的癌症,說明治療水平、效果都比低的要好,這對於癌症患者而言無疑是個喜訊。
二、警惕!這4類癌症復發率超80%
數據顯示,90%的癌症患者死於轉移和復發,對此切不可輕視,那麼哪些癌症更容易復發?
1.膠質母細胞瘤
該病是一種常見的腦瘤,《神經腫瘤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膠質母細胞瘤的復發率接近100%。因為該病早期會沿著大腦內的白質蔓延,現有的醫療手段難以確定腫瘤擴散的程度,幾乎無法對其完全切除,以至於讓病症復發的機率達到了近100%。
2.卵巢癌
《抗癌治療專家評論》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上皮卵巢癌的復發率達到了85%。究其原因,主要是取決於病程的分期,卵巢癌患者中僅有20%為早期發現。中晚期患者一經確診,5年生存率僅有39%,復發轉移的機率高達70~95%。
3.胰腺癌
《臨床胃腸外科雜誌》上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指出約有80%的胰腺癌患者在術後會出現多發性轉移,大部分患者會在2年內死亡。因為胰腺癌本身是個惡性程度很高的癌症,大部分轉移灶難以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
4.肝癌
《手術》雜誌上的研究指出,肝癌5年內復發的機率高達85%,復發後的患者沒有經過治療大部分會在1年內死亡,所以一定要按時複查,身體有異常需引起重視。
三、癌症復發的六大徵兆,務必注意
在癌症復發時,身體會出現一些異常的症狀表現,一旦發現身上有這些症狀,要高度警惕及時就醫。
1.出血徵象
腫瘤在體內復發往往會有局部的少量出血症狀,表現為嘔血、黑便、異常引導出血以及血尿等。
2.阻塞徵象
身體內出現異常的腫瘤病灶,會導致管腔發生變化,如發生在食管內會導致進食時出現吞咽困難、阻塞症狀;胸腔位置的病灶則會引起心慌缺氧症狀出現。
3.體重下降
癌細胞會在體內不斷消耗身體的營養成分,導致患者在短時間內體重大範圍下降。
4.淋巴結腫大
癌症患者治療後,要密切關注身體的各個淋巴結組織,一旦淋巴結組織出現異常增大,很可能是癌症發生轉移引起。
5.發熱徵象
癌症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症狀,一般發熱的度數不會太高,但吃了退燒藥也難以緩解,或是在短暫的緩解後又捲土重來。
6.疼痛徵象
癌症一旦發生骨轉移,會引起明顯的骨痛症狀出現,其中又以夜間疼痛最為明顯。
四、安穩度過5年,4件小事儘量照做
福建省立醫院腫瘤外科林孟波主任醫師提醒,想要提高癌症的5年生存率,這幾件事一定要做好。
1.科學規範性治療
確診癌症≠死亡,不幸確診癌症後要及時去專業醫院尋求醫生幫助,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對於提高生存期有很大幫助。
2.不要背負沉重的心理包袱
患癌後要持有正確的心態看待,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去面對病情,良好的情緒對於提高治療效果也有幫助。日常也可以多參與社交活動,培養興趣愛好,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
3.定期複查不可少
癌症治療結束後並不意味著就高枕無憂了,一定要遵醫囑定期回醫院進行複查。同時要注意多觀察身體表現,發現異常也要及時就醫。
4.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癌症越早期發現的治癒率越高,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要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這樣做可及時發現身體異常,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癌症無小事,特別是在復發這件事上,很多人因為輕視而忽略了身體的信號,丟掉性命。患者需及時關注身體變化,定期複查,以便及早發現端倪進行治療。
參考資料:
[1] 《癌症的「5年生存率」,到底是個啥?這樣做才能減少復發→》.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2022-11-09
[2] 《警惕!這4類癌症復發率超80%!》.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 2022-10-14
[3] 《腫瘤治療結束後要警惕復發,出現這六大徵兆務必注意!》.浙大一院腫瘤綜合診治中心 2021-11-0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