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吃多少,肚子卻感覺到「撐」,坐立難安,總想打嗝或「排氣」……這可能是正在經歷脹氣。
每個人的胃腸道都有氣體,但是當進入體內的氣體量與排出氣體之間存在差異時,就可能使氣體量積蓄增多,讓人越來越「膨脹」。
很多人會將脹氣歸因於吃飯太快太急等生理因素,但有時候,脹氣也可能是疾病徵兆。
3個習慣讓你逐漸「膨脹」
肚子脹氣不僅能會引起腹痛、頻繁放屁、打嗝,還會使內臟活力受損。如果長久不重視腹脹,可能會使胃腸功能下降,引起消化系統疾病。
以下幾個都是導致脹氣的常見原因:
01
常吃易產氣食物
雜糧
紅薯、燕麥等雜糧含有一定比例的「抗性澱粉」,它們不能在小腸中徹底消化吸收。
有的雜糧還含少量低聚糖和葡聚糖,進入大腸之後,這些成分被微生物發酵,產生氣體後引發脹氣。
大豆
大豆中的低聚糖不能被人體小腸吸收利用,於是在大腸中被微生物發酵產生氣體。
十字花科蔬菜
西蘭花、花椰菜、芽甘藍和捲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的一種複合糖較難被人體消化吸收,從而使腸道產氣。
碳酸飲料
短時間內飲用過多碳酸飲料,也會出現氣體在腸道中滯留發生腸脹氣。
02
吞入太多氣體
吃飯速度過快或吃飯時說笑、咀嚼口香糖、抽菸,長時間趴在桌子上睡覺等,都會造成體內積蓄的氣體增多,產生腹脹。
03
壓力過大
壓力大會使腸胃蠕動變慢,產生腹脹,久坐不動也會讓氣體積聚,不易排出。
脹氣伴隨疼痛要當心
生活習慣所造成的腹脹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從十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但大部分時間較短,在排便或排氣後就會有所緩解。
若腹脹持續時間較長,影響日常生活,甚至伴有發熱、嘔吐、腹瀉等其他症狀,就要警惕是否患有消化系統相關疾病。
如果腹脹伴有腹痛,且近3個月內,每周至少出現一次排便顏色、軟硬程度異常或者排便次數減少,則可能患有腸易激綜合徵。
如果伴有噁心、慢性腹瀉和(右)上腹痛等症狀,可能是肝臟或膽囊問題。
腹脹伴有臍周疼痛,可能是小腸問題。
另外,在吃特定食物後腹脹,可能是食物過敏或消化不良。
做好這幾件事遠離脹氣
容易脹氣的人,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幾點。
1
吃產氣食物時要「微調」
容易腹脹的人吃雜糧一定要充分煮軟,烹調前最好先浸泡8小時以上,開始吃的量一定要少,比如只占主食的1/10,等身體適應了再慢慢加量。
愛吃豆的人,可試試豆腐、豆乾等。
吃十字花科蔬菜脹氣的人可適當延長烹調時間,看看脹氣情況是否減輕。
2
多吃護胃、順氣食物
有些食物有養胃和順氣作用,比如山藥健脾胃、益腎氣,可促進消化吸收,黏稠質地也有保護胃壁功效;白蘿蔔可順氣,但要熟著吃,比如燉湯。
此外,黃瓜、香蕉、獼猴桃、橙子、蘆筍、酸奶、腰果、生薑等食物,都有利於緩解脹氣。
3
堅持有效鍛鍊
身體的活躍會帶動消化道的肌肉群,加速氣體排放,可選擇在飯後散步1小時。
小貼士
一個動作快速緩解脹氣
仰臥在床上,兩手分別放在胸、腹部;然後緩慢呼吸,持續1~3分鐘,接著雙腿屈膝,兩手抱膝壓向腹部,然後還原,重複10~30次,可促進胃排空。
還可以在臨睡前,用一隻手按住肚臍順、逆時針揉摩各40~100次。
(暖暖的味道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