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名69歲的男子因酒精肝硬化,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移植後4個月,就確診癌症。經過檢測確認,男子身上的癌細胞源自肝臟供體,而非男子本人,該情況十分罕見。
翻攝自每日郵報,下同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男子患上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HCC) ,於是接受器官移植手術,初期一切順利,原以為可以重生,怎料4個月後,醫師在例行的超音波檢查中,驚見男子的肝臟出現兩個不明腫塊,6週後又發現多處新生腫瘤,多到難以計算,確診罹患「轉移性肺癌」,其屬於高度侵略性、擴散迅速。
不幸的是,癌細胞已從原發部位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男子無法再次接受肝臟移植手術,且必須停止使用抑制免疫排斥反應的藥物,經過數月治療,癌細胞仍擴散至全身,他不幸病逝。經PCR檢測顯示,癌細胞特徵與男子的原發性肝癌不同,證實捐贈者患有未確診的晚期肺癌,並已轉移至肝臟。
事實上,捐贈者是名50歲的男性,於2019年去世,過去健康紀錄中無癌症跡象,儘管有吸菸史,術前檢查也未發現異常。據悉,專家透露,因器官移植而傳染癌症的情況「極為罕見」,醫學文獻中僅零星記載,該病例為全球首例,器官移植篩檢的挑戰與限制,讓醫界更為重視。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北醫附醫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江仰仁表示,移植器官中若有小於1公分,甚至更小的腫瘤,受限於檢驗極限值,「真的很難發現」,該案屬於「極為罕見的案例」,台灣未曾發生過。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不過,江仰仁回憶,2019年前後,台灣某醫學中心的移植團隊協助移植肺臟,檢查時沒有問題,但肺臟摘除後,醫師透過肉眼看到肺臟表層有個不到1公分的結節,立即送切片檢查,證實是惡性腫瘤,當下立即取消肺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