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教育基金會於20日推出2024年6位唐獎得主專題影片,並於11日在台大歷史系舉辦漢學獎得主許倬雲專題影片試映交流會。該影片精要完整介紹了許倬雲的學思歷程與學術貢獻外,許倬雲也在片中提及幼年見證戰爭的殘酷,以及近年來感受美國霸權的崩落。他寄望兩岸能夠相偕而行,度過災難漩渦,以「天人合一」的精神基礎,復興中國文化。
從中西文明看到不同人生觀,鼓勵年輕人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11日舉行許倬雲院士專題影片「縱橫古今立言警世的史學泰斗」試映交流會,邀請許倬雲家族代表李建中、王大華,以及台大歷史系中國史學者甘懷真、宋家復、衣若蘭、傅揚,與大學部、碩士班學生等人共同觀片分享感想。影片採訪撰稿記者龔邦華亦有到場,交流會由台大歷史系主任陳慧宏、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主持。
專題影片由許倬雲的成長經歷談起,強調其幼時早慧自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台大外文系。由於出眾的人文素養,受到時任台大校長傅斯年鼓勵,轉讀歷史學系。在其恩師考古學家李濟之的引領下,許倬雲對於中國上古史的研究結合了考古學知識,花費十年來往中國大陸考古現場考察,每次在一個遺址停留一兩個月時間。
許倬雲研究學問的方法,在擔任中研院研究助理時已奠下功夫,「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負笈美國時,糅合了不同學派的觀點,加上自己的洞見,乃至幼時觀察農村的經驗,完成了《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西周史》與《漢代農業》等「中國古代三部曲」。其運用社會科學分析歷史,不僅注重菁英階層,還從社會底部從下而上,提出了親緣團體、精耕農業與文官制度為「中國文化三原色」,廣受西方漢學界重視,也是他促進西方了解中國的重大貢獻。
擅長比較中西文明的許倬雲,認為西方人生觀講究鬥爭、你死我活,而中國則是追求天人合一。他從世界史的格局看待中國史,再從中國看世界,《萬古江河》及其續作《經緯華夏》體現了中國的盛衰過程。許倬雲說,「我並不歌頌中國,我是愛護中國」。高齡94歲的許倬雲,希望以中國文化精髓立言警世,鼓勵年輕人要「往裡走,安頓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不要以為美麗的國家永遠美麗,兩岸相偕而行才能度過災難
影片中許倬雲特別反思了幼年經驗的戰爭殘酷。「五六歲的小孩哪裡知道生死……我們從防空洞裡出來,路上看見半個人掛在樹上,半個人掛在地上;看見母親已經死了,小孩趴在她身上吃奶。這種形象,一般你們長大過程裡面有嗎?」
與此同時,在美國住了大半輩子的許倬雲也反省,他目睹美國社會種種轉變,感觸很深,認為美國霸權開始崩落,「今天回頭一看,猶如一場大夢,很多善意的事情,今天走錯了路,很多的解放變成了政治的工具,『自由』兩個字被誤解了,這些都叫我心裡很疼的。」許倬雲感嘆,「(美國)到現在所有的病根都露出來了,所有的災難都正在形成」,「不要誤以為美麗的國家永遠美麗,英雄的國家永遠英雄,有法治的國家永遠守法,有道德的國家永遠道德。」
正因為如此悲嘆,許倬雲對兩岸相偕而行寄予厚望。在他看來,唯有兩岸合作,才能度過災難漩渦,從而復興中國文化,將是世界的福音。

採訪撰稿的龔邦華進一步補充,她認為許倬雲對於歷史與現實的看法,提醒世人在討論地緣政治時,往往缺乏了歷史與文化的觀點。面對大國博弈,應該回歸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將心比心,世界就不會有這麼多紛亂,「這是許先生的使命感」。結合自身在美國生活見聞,回到台灣的龔邦華最大感觸在於,「我們跟隨西方所有的論述,卻不曾去想自己的歷史走過哪些路,我們也不討論自己的精神文明是什麼,完全跟著人家說的走。」
許倬雲成為家族成員勵志榜樣,親歷時代巨變產生深刻影響
以許倬雲外甥身分出席交流會的土木學者李建中表示,晚輩們對於許倬雲都非常佩服,在他身體不便的情況下,擁有這麼高的學術成就,是非常勵志的榜樣。王大華則指出,小時候跟許倬雲相當親近,「我們給他剪腳指甲,他就給我們講各種天馬行空的故事。」王大華強調,專題影片中特別著重了許倬雲夫人孫曼麗的角色,「我們家人對舅媽(孫曼麗)非常感激,也很佩服,她陪伴舅舅(許倬雲),幫助他克服很多困難。」
台大歷史系教授甘懷真利用交流會對許倬雲表達了敬意,他認為許倬雲執教台大歷史系時,安排許多課程將歷史學與人類學、社會科學結合起來,今天學界耳熟能詳的「編戶齊民」、「城邦」很多詞彙概念都源自於許倬雲的研究與影響。「許老師見證了世界的變化,台灣的變化,中國的變化,包含美國的變化。中國從他出生時的動蕩不安,到現在有好的情況。他所親歷的時代巨變,對我們有很深刻的影響,也非常感動。」

台大歷史系副教授宋家復指出,今日流行把中國歷史放進東亞脈絡,但從許倬雲的史觀來說,東亞脈絡還要再放進世界的內容。「換言之,東亞脈絡並沒有把中國這一塊拿掉。」與會的台大歷史系學生說,透過影片的描繪,感受到許倬雲是一個立體且有溫度的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認識一位充滿感情、有原則,又有風骨的歷史學家。」
耗費半年橫跨三洲製作專題影片,未來做為唐獎博物館資料
據了解,唐獎教育基金會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橫跨美、歐、亞三洲拍攝製作4支介紹2024年6位唐奬得主的專題影片,紀錄得主一生為堅持理念所付出的心血與成果,並蒐錄珍貴的歷史照片與影像、科普圖片與動畫以及去(2024)年來台期間的精華內容。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唐獎得主均為對世界具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成就者,基金會很榮幸有機會遠赴世界各地採訪得主與相關人士,並以專業的紀錄片手法,拍攝他們一生追求真知,造福世界的努力,傳承人類智慧,也為世界文明寫歷史。期待社會大眾能透過觀看這系列影片,輕鬆理解得主們的卓越貢獻,增進自然與人文知識,並從國際頂尖得主的視角與胸襟理解世界,汲取人生智慧,獲得啟發與鼓勵,發揮唐獎的教育功能。預計英文版也將在3月份完成上線,未來均將做為唐獎博物館的館藏資料。
「減碳永續的網格化學先驅」、「GLP-1藥物研發的神奇之旅」、「縱橫古今立言警世的史學泰斗」、「實踐人權與正義的全球領袖」等4部唐奬得主專題影片,20日起正式在唐獎YouTube、官網上線。緊接也將於23日起,在華視教育台、影迷數位紀實台、龍華電影台、EYE TV、人間衛視、澳門有線電視等多個海內外電視頻道陸續播出。
本文來自風傳媒 唐獎專題影片》「半個人掛在樹上,小孩趴在死去母親身上吃奶」 許倬雲反思戰爭殘酷與美國崩落,寄望兩岸合作復興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