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到口渴才喝水!尿液、頭痛、心跳加快、記憶力變差…都是影響需要補充水分的警訊之一。
以下12個身體指標,快檢查一下:
1.尿液味道太重
想要知道自己喝水夠不夠,最好的方式是觀察你的尿液。身體水分若是足夠,尿液應該呈現透明微黃,且味道不至於太重。
但如果尿液顏色過深,聞起來有一種進入公廁的臭味,就代表你的身體可能缺水了。
而如果尿液顏色呈現透明無色,則是"體內水分過多,該停止喝水"的訊號。
透過不同的尿液顏色,可以了解體內水分的多寡,這是因為主導身體電解質平衡的腎臟,會藉由尿液量調節身體水分。
當你喝進超過身體所需要的水分時,腎臟會自動將多餘的水過濾、經由尿液排出,此時尿液顏色會呈現淡黃色甚至是透明無色;相反的,若腎臟偵測到體內水分不足、血液中的鈉鹽濃度過高,便會回收身體寶貴的水分,此時的尿液量會減少且尿液的濃度較高,顏色便會呈現深黃色甚至是烏龍茶色。
當尿液已經呈現透明無色,再繼續喝水,可能對身體有害。部立南投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庄宗芳指出,腎臟功能正常的人,通常能藉由尿液排出這些多餘的水分,但腎臟、心臟、肝臟有問題或是中風的老年人、腎功能還未發育完全的小嬰兒,可就不同。
這些族群由於腎調節能力不佳,當腎臟來不及排出過多的水,過多的水會堆積在體內,可能會造成"水腫",甚至損害腎臟功能,若持續牛飲不止,雖然機率不高,但也可能會導致低血鈉,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水中毒"。
2.頭痛
頭痛可能是缺水引起,也可能是喝太多水導致。我們的大腦80%是水。當身體缺水時,大腦的細胞組織也會缺水,細胞便會萎縮,進而引發疼痛。同時,當大腦血流減少,攜氧量不夠,大腦的血管會擴張,導致腫脹、發炎,這也會造成頭痛。
另一方面,當我們喝太多水時,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減少,也會使得身體細胞腫脹,大腦的細胞也不例外;而且喝太多水也會使大腦膨脹,擠壓到頭顱,都會引發一陣一陣的頭痛。
3.頭暈
頭暈、思緒混亂、注意力不集中都是需要補充水分的警訊之一。當身體缺水,電解質不平衡時,身體許多功能運作就會不順暢。尤其當身體的血液量因缺水而減少,會使血流無法迅速到達頭部,這種情況在變換姿勢的時候,尤為嚴重,從而造成暈眩。這時適時補充水分,體內血液量增加,頭暈的狀況即可減輕。
4.心跳加快
長時間在炎熱的氣候下活動,這時如果身體水分又不足,心臟為了補償體內因缺水而血液減少的狀況,會跳動得比平常更快,進而使人產生心悸。因此,如果感到莫名的心悸,可能不是心臟出問題,先坐下來補充一些水分,心跳也許就能和緩。
5.記憶力變差、煩躁焦慮
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失去體重0.72%的水分,就會影響記憶與情緒。
英國斯望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人類與健康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測試101位受試者,將他們安置在30℃的室內4個小時,分別測量不同時間流失的水分,以及相對應的情緒狀況與記憶力。
研究發現,90分鐘過去,沒喝水的受試者流失體重0.22%的水分,活力度變低,也更容易焦慮、心情低落;有喝水的受試者則較無此影響。4小時後,沒喝水的受試者流失體重0.72%的水分,接受記憶測驗時,相較於有喝水的一群表現較差。該研究刊登於《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