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WHO與國際糖尿病聯盟公布標準:空腹血漿血糖(FPG)≥7.0mmol/L(126mg/dl);餐後2小時血漿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具備以上兩項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老年人生理狀態下糖耐量降低,2小時PG增高明顯多餘空腹血糖增高,因此,對老年人必須重視餐後2小時血糖的測定。糖尿病分為I型和II型。Ⅰ型糖尿病是指本身免疫功能出現紊亂,影響胰島素功能,患者本人不能自主分泌胰島素,癥狀更容易在兒童期、年輕時表現出來。而Ⅱ型糖尿病則受飲食、運動、壓力、遺傳等因素影響。

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之一

到底是不是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世界著名醫學雜誌《英國醫學雜誌》曾發表過一項針對中日美三國所做的研究結果:吃白米飯最多者與最少者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55%。對於這一結論,很多人將其理解為白米飯是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並表示再也不吃白米飯了。北京軍區總醫院臨床營養專家荀曉霖表示,導致糖尿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飲食只是其中之一,因此說白米飯是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並不合適。但吃太多白米飯確實是糖尿病的一個風險因素,因為經過處理的白米飯,非常容易消化,從而導致餐後血糖上升迅猛,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動來消耗掉這些血糖,胰島素敏感性又不給力,那麼身體在餐後總是處於高血糖狀態,就會增加脂肪的合成,最終惹來糖尿病。即便如此,我們也沒有必要戒掉白米飯,只要合理烹調,完全可以放心吃。建議大家在蒸米飯時加點燕麥、紅豆等粗糧,或者將白米飯和玉米、紫薯等粗糧一起吃,它們富含膳食纖維,有助降低餐後血糖。此外,吃飯時最好一口米飯一口菜,再喝一口湯,把吃飯時間延長,吃飯節奏放慢,可避免短時間內攝入大量澱粉,防止血糖升高過快。

糖尿病“年輕化”的罪魁禍首飲料

糖、飲料和糖尿病,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就從一瓶含糖飲料在體內的遊歷說起。一瓶飲料下肚後,飲料中的成分參與了人體的代謝。其中的水分在轉了一圈之後從尿液中排了出去,而飲料中的色素和香精等這些人體根本不需要的東西也經過肝臟代謝之後排出體外。不過,飲料中的唯一能量來源糖分卻被留在了體內,它們有些被吸收進入血液增高了血糖,有些進入肝臟以肝糖原的形式儲存起來。

但是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飲料中的糖分等進入體內是會產生熱量的。比如,市面上常見的一瓶瓶裝飲料大致300毫升,而3瓶這樣最普通的飲料就大約相當於2.5兩主食提供的約420kcal熱量。

一個成年人每日需要攝入100~2000毫升水,如果這些水全被飲料代替,那麼可以計算一下攝入了多少熱量。另外,尤其麻煩的是,雖然這些飲料提供了很多熱量,但它卻不像固體食物那樣具有飽腹感。

總之

自打一出生,一些媽媽就總怕孩子“餓著”,拚命往孩子胃裡“塞”,小小年紀就成了“小胖墩”。再長大點,孩子又對“肯德基”、“麥當勞”等高熱量的食品情有獨鍾,整天抱著“飲料”當水喝。於是,體重就像發豆牙一樣,噌噌往上長。而飲食方式不當造成的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誘發因素。

現在的孩子多是在兩代人的呵護下長大,生怕被磕著碰著,就連上學,也有很多孩子是車接車送,孩子的運動減少。研究表明,很少體力活動的人群易發生糖尿病,缺少運動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預防

定期血糖檢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壓與血脂有點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風險者,30歲以後每三年測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歲以後每三年測一次血糖。這樣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發展成為糖尿病。

  經常運動

保持運動對於1型糖尿病的預防至關重要,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絕對有益。1型糖尿病發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胰島素抵抗,就是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無法正常利用,而運動恰好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壓

通過運動和飲食來實現減肥,特別要關注腹部脂肪,因為腹部減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壓,這與糖尿病病情發展密切相關。

  控制體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來越多,糖尿病開始“瞄上”青少年,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為了有效預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體重降下來,使體重接近正常。

  控制鹽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癥狀之一。多數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壓和肥胖,多吃鹽會使血壓升高,不利於高血壓的防治,故必須限鹽。少吃鹽可以減少患心臟病和中風的可能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