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有慢性胃病,常發生呃逆、反胃,甚至嘔吐的現象,中醫認為其病機是胃氣上逆,中醫常規的治療方法是降胃氣,一般用比如旋覆代赭湯、香砂六君湯、橘皮竹茹湯,丁香柿蒂湯等,這些方藥都是以和胃降胃氣為主,一般效果都還不錯。

但有一些證候是因為胃陰虧虛、津液不足,導致胃氣不降所發生的呃逆反胃現象,以上方藥自然不宜;多要從滋養胃液,使胃氣和降,才能治癒這種呃逆嘔吐的現象。

胃病的治療,目前有趨補之勢。胃為後天之本,後天有病,多由氣血寒熱陰陽、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當先調整,使之歸於平衡,非必以補,方能助其後天。胃與脾互為表裡,臟腑絡屬。胃主納,脾主運;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潤,脾喜燥。其納、運、升、降、潤、燥六字,既概括了脾胃的生理特性,又體現了治法內容。即其中升、運、潤三字,雖寓有補法之意,但也示人不宜呆補、漫補、壅補。因此,胃病的補法應補中有通,靜中有動。使補而不滯,潤而不膩,能升能運,以順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

艾灸足三裡。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堅持艾灸,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膝眼直下3寸處)、脛骨邊緣。主治:胃痛、腰痛、腹痛、痢疾、便秘、頭痛眩暈、下肢癱瘓、半身不遂、頸膝酸痛、消化系統疾病。

揉肚臍(艾灸效果會更好!)。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再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5分鐘,每日1~2次。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