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將2016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的重點定為:應對糖尿病。


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11月發布的關於糖尿病的9個重要事實——

1、糖尿病病人數量從1980年的1.08億增加到2014年的4.22億。

2、全球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從1980年的4.7%增加到2014年的8.5%。

3、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的糖尿病患病率上升速度更快。

4、糖尿病是失明、腎衰竭、心臟病發作、中風和下肢截肢的主要病因。

5、2012年,估計有150萬例死亡與糖尿病直接相關,另有220萬例死亡由高血糖導致。

6、高血糖導致的所有死亡中約有半數發生在70歲之前。

7、世衛組織預測,2030年糖尿病將成為第七位主要死因。

8、健康飲食、經常鍛煉身體、保持正常體重和避免使用煙草,可預防二型糖尿病或推遲其發病。

9、糖尿病可得到治療,其併發症可通過膳食、身體活動、服藥和定期篩查和治療得到避免或延遲出現。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


“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糖尿病將引發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

早在1992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教授賈雷德·戴蒙德就在世界權威科學刊物之一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出了這樣的預言。

但在當時,沒有人認真聽一下這位科學家的警告。如今,“戴蒙德預言”已經變成了現實——中國已經成為糖尿病第一大國。

一、中國已經成為糖尿病第一大國,1億患者,還有4.6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

☝中國疾控中心王臨虹教授等專家的研究表明,在中國,成人患糖尿病的比例為10.9%,35.7%的人群處於糖尿病前期。

2017年6月27日出版的美國頂級醫學雜誌之一《JAMA》發布了由中國疾控中心王臨虹、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永華等教授的研究文章,研究者選擇了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8個監測點,對24%的全國人口進行了分層抽樣調查,最終納入分析的共有170,287名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群,統計結果表明:

在中國,成人患糖尿病的比例為10.9%,其中男性為11.7%,女性為10.2%。4%的患者在該研究前已被診斷為糖尿病。

而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比例為,成人中總比率是35.7%,其中男性為36.4%,女性為35.0%。也就是說,如果以中國13億人口計算,有約4.6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年齡更大的人群、男性、城市居民、經濟發達地區以及超重和肥胖人群中更高。

美國糖尿病協會對糖尿病前期的定義為:空腹血糖值100-125mg/dL,口服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40-199mg/dL,或HbA1c為5.7%~6.4%,且之前未被診斷為糖尿病的人群。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43.5歲,平均BMI為24.0,其中57%為女性。

此外,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發布的首份《全球糖尿病報告》預測,至2030年,糖尿病將成為中國人的第七大致死病因!更為嚴峻的是,60%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為什麼近30年,中國糖尿病患者大爆發?日本和中國的權威糖尿病專家的研究給出了答案。

二、日本專家:生活方式是亞洲人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日本糖尿病醫療領域頂級專家、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附屬病院擔任診療部長宇都宮一典指出,亞洲人得的普遍是Ⅱ型糖尿病,也就是生活習慣病。

近幾十年來,除了中國,一些亞洲其他國家也深受糖尿病之苦。比如日本,日本糖尿病醫療領域頂級專家、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附屬病院擔任診療部長宇都宮一典指出,“人體就好比一輛汽車,葡萄糖就好比汽油,葡萄糖通過胰島素才可以燃燒。如果胰島素不足,燃燒就不充分。油箱裝滿了,但是油沒有充分燃燒,多餘的油就漫出來了,這就是高血糖。飲食、體重、壓力決定了胰島素的分泌量,如果這個平衡被打破,胰島素分泌量就不足,就容易引起糖尿病。亞洲人得的普遍是Ⅱ型糖尿病,也就是生活習慣病,所以成年人要建立體重管理並改善生活習慣。”

中國的糖尿病醫療專家指出,在生活方式里,吃得好、缺乏運動和水果吃得太少是中國人罹患糖尿病的三個主要因素。

1、吃得太好

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專業首席專家李光偉說,他的一個病人是企業老闆,在自己創業成功後,又給兩個孩子各辦了兩個公司。一家人為了做生意,沒有機會坐在一起吃頓飯,各人整天在外吃飯、喝酒。最終,這位企業家與他的太太、兒子、女兒一家四口全胖墩墩的,都有糖尿病,成為名符其實的“糖尿病之家”。

☝原協和醫院糖尿病紅心主任向紅丁指出,中國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來吃大魚大肉。

國內知名糖尿病治療專家、原協和醫院糖尿病紅心主任向紅丁指出,中國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來吃大魚大肉。這種吃法讓人沒吃幾天飽飯就變胖,就得糖尿病。

中國人以前是很經餓的,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始終沒有富裕過,長期的貧困鍛煉了中國人很“抗餓”。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突然富裕起來了,這種基因還在那在積攢能量,所以沒吃幾天飽飯,他可能就變胖了,血壓就高了,血糖就高了,糖尿病高血壓就來了。

2、運動太少

☝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專業首席專家李光偉說,“在美國,是窮人得糖尿病的多;在中國,是富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很多研究表明,運動太少,是導致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哈佛大學主持的始於1976年的“護士健康研究項目”發現,每天看電視兩小時,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14%。分析認為,看電視是所有靜坐活動中健康風險最高的一種。

一份中國健康與營養狀況調查顯示,自1991年至2006年,中國成年人每周體力活動水平下降了32%.另一項類似的調查說,15年間,中國人在職業場合的體力活動量下降了40%,每日鍛煉、騎自行車、走路時間超過30分鐘的人群比例,從1997年的46%-51%下降到2006年的28%-33%.

“在美國,是窮人得糖尿病的多;在中國,是富人更容易得糖尿病。”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專業首席專家李光偉說,但這裡的“富人”要打引號。

美國富人注意飲食健康,流行打理家務、去健身房鍛煉,把身體練得精瘦,得糖尿病的也自然少。而經濟狀況較差的美國人為了省錢,吃便宜而高熱量的食品,也沒有錢去鍛煉,所以大胖子多,得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也就多。

3、水果吃得太少

2017年4月出版的一期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雜誌,由英國牛津大學及中國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一項研究。探索新鮮水果(指那些未經過加工的水果,如蘋果、橘子、梨等)的攝入量與糖尿病等疾病之間的關係。

研究者從中國10個不同地區招募了50餘萬名年齡在35至74歲之間的成年人,了解調他們的健康狀況。

經過7年的追蹤隨訪,研究共觀察到了近1萬例新發糖尿病病例。此外,在加入研究時已患有糖尿病的3萬餘名調查對象中,共觀察到1萬多例各類血管併發症以及近3400例死亡。

研究人員詳細分析了這些疾病的發生風險與新鮮水果攝入水平的關聯性。結果發現,與不吃或極少吃新鮮水果者相比,每天吃新鮮水果者7年隨訪期間新發糖尿病的風險下降12%。

三、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致死率極高

很多糖尿病領域的醫療專家指出,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其致死率極高。長期血糖增高,會使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75%是心腦血管所致,10%是神經病變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臨床數據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左右,將有98%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併發症,且併發症一旦發生,藥物治療很難逆轉,因此儘早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就尤為重要。

四、如何應對糖尿病?

1、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

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但很多糖尿病患者對存在諸多飲食誤區,比如不敢吃肉、不吃水果、大量吃雜糧……

2017年5月22日,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版)》,該指南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給出了一個通用的飲食原則,主要有以下八條——

①吃、動平衡,合理用藥,控制血糖,達到或維持健康體重;

②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1/3;

③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

④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適量,限制加工肉類;

⑤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

⑥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

⑦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

⑧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指導。

2、沒有哪一種食物是降糖的

☝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副主任陳偉指出,沒有哪一種食物是降糖的。

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副主任陳偉指出,沒有哪一種食物是降糖的,所有的食物吃進肚裡,都會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只不過速度快慢而已。

因為人體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消化吸收利用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更多的是針對某個人而言,哪個更容易升糖,哪個比較不容易升糖而已。

陳偉教授建議,一頓飯不要只吃某一種食物,即使是認為是血糖指數較低的食物。葷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細搭配去吃,總熱量不要高,吃夠20樣(包括油鹽醬醋、主食、水果、蔬菜等)。

3、肌肉是天然降糖葯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指出,現在多見的2型糖尿病,和肌肉消失有關。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健康中國2030戰略研究組”首席專家王隴德指出,現在多見的2型糖尿病,和肌肉消失有關。因為胰島素要發揮降血糖的作用,需要“助手”幫忙,這個助手就是胰島素受體,它存在於肌肉細胞上。

王隴德還強調,從三十歲左右開始,如果不刻意鍛煉,人的肌肉會逐年丟失,到75歲時候,可能50%的肌肉丟失了。隨著肌肉減少,“助手”的數量減少,降糖的作用就漸漸發揮不出來,血糖就上去了。

運動鍛煉,特別是負重鍛煉,是保住肌肉最好的辦法。此外,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提倡進行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可多種有氧運動進行組合,但動作要規範標準。

4、運動處方的四個原則

☝天津醫科大學教授郭琪:運動處方的制定應遵循四個原則。

天津醫科大學康復與運動醫學系教授郭琪在一場名為《糖尿病患者運動康復方案與風險規避》的講座中指出,運動處方的制定應遵循如下四個原則:

①運動方式。提倡進行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可多種有氧運動進行組合,但動作要規範標準。此外,還可增加輕度的肌肉力量練習。還可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進行身體鍛煉。

②運動強度。臨床可用心率儲備法或目標心率法確定運動強度。目標心率=(最大心率-靜息心率)×運動強度%+靜息心率。

③運動頻率。每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鐘。同樣的合計運動時間,多次短時間效果優於少次長時間。

④運動時間。需考慮患者是否注射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葯。不建議在胰島素活動峰值時運動,因為可能發生低血糖。此外,由於有發生運動後延遲性低血糖反應的危險,因而,睡前也不建議運動。

五、治療糖尿病的五大原則

1995年,國內知名糖尿病治療專家、原協和醫院糖尿病紅心主任向紅丁指出,糖尿病的治療,應遵循以下五大原則:

①糖尿病的教育與心理治療,其主要目的是讓糖尿病病人真正懂得糖尿病;

②糖尿病飲食治療,使糖尿病病人做到合理用餐,給糖尿病的其他治療手段奠定基礎;

③運動治療,讓病人長期堅持適量的體育鍛煉,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和身體的健美;

④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在單純飲食及運動治療不能使血糖維持基本正常水平時,適當選用口服降糖葯或胰島素,並根據臨床需要,服用降壓、調脂、降黏及其他藥物,使病人維持全面正常的狀態;

⑤糖尿病的病情監測,使病人定期接受血、尿各項指標,心電圖以及眼底檢查,以期仔細了解病情,指導治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