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咕咕叫,放屁、拉稀、大便不成型,是怎麼回事?中醫有妙招!

原創 百科名醫 2017-09-14 17:05

小編有一個朋友,是個典型的“直腸子”,吃得是宿舍里最多的,卻瘦的跟竹竿似的。羨慕嫉妒恨的小編不止一次地說她是個“白吃”。但是最近“直腸子”姑娘的經歷卻再也讓我羨慕不起來,“直腸子”姑娘最近一段時間肚子一直都不舒服,一吃就拉,一天好幾次,每次也沒拉多少,大便很稀,肚子一直咕咕叫,還老是放屁,對此很是困擾。

唉!雖然很不厚道,但是小編還是想說“健康是福,胖點兒也剛剛好啦啊!”

那為什麼會有“直腸子”的出現呢?“直腸子”姑娘的病症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什麼叫做腸鳴、放屁和拉稀。

什麼是腸鳴?

胃腸運動產生的聲響,即上述“直腸子”姑娘肚子咕咕叫,即為腸鳴。正常的人,每分鐘腸鳴音4~5次,氣相激,腸聲漉漉。其聲以風、寒、濕邪起病為甚。

如每分鐘腸鳴音超過10次以上,腸蠕動音增強到震耳的程度時,稱腸鳴音亢進。

虛寒證,聲似飢腸,得溫食則緩,遇寒飢則重。痰飲證,如囊裹水,動作有聲。若三邪客居腸胃,則腸嗚似雷,脘痞脹滿。高亢、頻急,腸子咕咕地叫,聲音很高,為肝氣犯脾、肝脾不調;腸嗚音稀少,是虛寒氣滯、邪氣阻閉等所致。

什麼是放屁?

屁是由人體誤吞入胃中的空氣和產氣食物以及人體腸道內細菌活動、腸道蠕動等產生的。放屁的量也取決於人們的飲食、腸內細菌活動的情況以及人體自身的健康狀況相關。經研究證實,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正常的放屁次數是5~20次。也就是說,平均每人每天要放14次屁,相當於放出了500毫升的氣體。

如果一個人經常放屁,一天放的太多,可能是吃東西太快,消化不良或者是吃了產氣食物(澱粉類食物如紅薯、土豆、麵食等)。

什麼原因導致了拉稀,大便不成形?

食物經過胃和小腸消化吸收後進入結腸,在結腸主要進行水分吸收。如果消化功能不好,腸蠕動加快,腸內容物來不及充分吸收水分,就被匆匆排出體外,此時大便水分偏多,這就形成了腹瀉拉稀。中醫認為大便不成形是體內濕氣比較重的表現,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與人的消化吸收關係密切,如果脾虛,消化吸收不良就會出現腹脹,食欲不振,大便溏稀不成形等表現。

肚子經常咕咕叫,放屁、拉稀、大便不成型,是怎麼回事?

綜合來說,以上癥狀的產生可能是功能性胃腸病(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腸易激綜合征),也可能是脾虛泄瀉的表現。

什麼是功能性胃腸病,怎麼調理?

功能性胃腸病是一組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會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疾病。這類患者一般不僅出現腸鳴音(肚子咕咕叫)的困擾,還會有腹部不適、腹瀉、消化不良等等多種胃腸道癥狀,這時就應該去醫院,找消化科大夫治一下功能性胃腸病這個「根」。

功能性胃腸病關鍵是調養,用藥為輔。此病的預防:便秘型的解決:病人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糧,早晨起床後要適量喝水,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即便排不出大便也要定時蹲便,以形成條件反射。另外經常做腹部按摩操、多運動、保持樂觀情緒等均可改善病情。

什麼是脾虛泄瀉,怎麼調理?

中醫病證名。由脾氣虛,或病後過服寒涼,或飲食失節,或勞倦傷脾所致之泄瀉。脾虛泄瀉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脾虛泄瀉證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尿少,面色萎黃,身重胸滿,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中醫認為脾主“水濕”“運化”,如果脾虛,身體會出現“水濕痰濁”的問題。因此日常要注意健脾,健脾的食物主要有薏米、白扁豆、蓮子、山藥等。同時要注意節制飲食,不能暴飲暴食,過服寒涼;也不要吃太油膩的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此外,要注意生活規律,不要勞倦過度,還要適當運動,慢跑、游泳、散步等中等強度的運動都是脾虛者比較適合的項目。

1.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2.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干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中養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健脾也可用山藥、白朮、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通常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炖肉、單煮均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