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住的,

已經很幸福了。

人生百態

說起對香港的印象,

你會想到什麼?

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名牌潮牌的瘋狂代購,

抑或港劇、港星、

街角的那間茶餐廳?

這些或許都有,

但在香港繁華璀璨的背後,

有些現實,也讓人不忍觸碰。

最讓人難以置信的現實之一:

在香港,租金最貴的不是山頂豪宅,

不是國際金融中心···

而是全港最窮的深水埗。

每尺(約0.09㎡)

租金可高達300元。

它們藏匿在深水埗的街頭巷尾根據不同類型,被貼切地稱之為籠屋、劏房、棺材房···

保守估計,時至今日仍有近20萬人“籠民”居住在這樣惡劣局促的環境中,這裡,是繁華的霓虹也無法照亮的地方。

白天辛苦謀生,

夜幕降臨,托著疲憊的身軀,

20萬人就要擠進這樣的家中。

01

籠屋

顧名思義,

像籠子一樣的屋,

用鐵絲網圈出一塊臥榻之地。

主要住戶是老年人,與內地不同,香港沒有退休金、養老金一說。

低收入的年輕人若是老來沒攢夠足夠的存款,領著杯水車薪的補助金,能住的便只有每月2800港幣的籠屋。

密密麻麻的籠屋,

一般建在深水埗的危樓,

70㎡的屋子,幾十個3層鐵籠,

最多能住到200人左右。

聯合國曾斥責:

這是對人類尊嚴的侮辱。

“籠民”們也自嘲,

住在這兒就像孤兒,

還談什麼做人的尊嚴。

至少可以免於街頭露宿,有的租客甚至已經蝸居在“籠屋”長達40年之久。

02

劏房

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

面積卻通常小於8㎡,一個小單間,

每月要2500~4000人民幣。

劏,是割的意思,

顧名思義,把一間住房,

分成不小於兩個獨立單位,

然後租給多家住戶。

人均居住5.7㎡,

僅比懲教署監獄居住標準多27%。

冰箱、電扇、床、小書桌···

這些家居必需品,

已經將小屋填得滿滿噹噹。

然而廚房跟廁所,

還要擠佔本就狹小的天地。

成人忍忍或許還能過得去,

但這還住著4萬名兒童,

他們的童年註定昏暗閉塞。

在獲36屆金像獎多個獎項的電影《一念無明》中,曾志偉扮演的父親和患有躁鬱症的兒子便住在劏房裡。

十幾天在劏房拍戲,

曾志偉對媒體坦言:

“怎樣豁達的人,

在裡面慢慢都會受不了的,

我已經很幸運,房間有窗,

很多房連窗都沒有。”

03

“棺材”房

有些人,

每晚都睡在“棺材”裡。

“棺材”房,

大都是在板間房基礎上,

以井字形上下分割成6間小房。

每間約1.5㎡,

租金每月1500港幣,

由於太過狹小,

僅僅放得下一張單人床。

人在房間裡,

只能硬生生躺著,

“棺材”房因此得名。

吃喝拉撒,

所有的活動,

只能圍繞這張床上進行。

甚至有的房間,

太過狹小,

睡覺腿都伸不直,

只能過彎腰屈膝的日子。

前前後後花了4年時間,攝影師Benny Lam拜訪了100多個在香港老舊小區的隔斷間,“拍完這組照片回到家,我哭了。”

住在這樣的環境中,

絕非正常人的生活,

但他們大多已經麻木。

“我還沒死,

就已經立起了四塊'棺材'板。”

除了這些,

還有觸目驚心的廁所房,

簡陋的床鋪底下便是廁所。

蟑螂、蚊蟲叮咬,

防無可防。

在世人面前,香港如一顆明星,珠寶、奢侈品招牌閃閃的霓虹燈。

多少人到香港遊玩,也會誤以為維多利亞港中環、尖沙咀就是香港的全貌。

但只有深入一座城市的邊邊角角,

了解城市裡的一花一草一木,

才能真正看懂人生百態,

品味酸甜苦辣的人生。

生活,或許從來沒有

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靚麗輕鬆。

要緊的是,不論何時何地,

我們都應以心為犁,

默默耕耘自己的理想人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