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養生方—四物湯,它的功效是什麼?
大家好 歡迎關注悅讀中醫,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四物湯為最常用方之一,源出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世咸稱為補及調養血之首方。
四物湯之衍化、加減方甚聖愈湯、桃紅四物湯、芩連四物湯、八珍湯等,主要是以四物湯養血,加味而化裁。可稱得上對四物湯運用自如矣。
四物湯之組成,藥味性能,醫人皆熟知之。按日本矢數道明父子所輯解析四味藥性是:地黃藥效為補血、解熱,用於貧血、虛弱、疲勞產褥熱。芍藥,藥效為收斂、緩和、鎮痛、鎮,用於攣、腹痛、耳痛、腹滿。川芎,藥效為驅瘀血、補血、強壯,用於貧血、血證之頭痛。當歸,藥效、鎮痛、補,用於貧血、血燥、虛勞。可見,古今中外醫家用四物湯之於補血虛、解疼痛是一致的。因此,四物湯用於,當是適宜。
余於臨診、讀書多年來,對運用四物湯探索有所得。
(1)四物湯功能調血,並略具滋陰解痛之用。但單獨用本方者甚少,多為加味後運用(減味用者較少,如《醫學心悟》治腹中素有痞,飲食滿悶者,四物湯除熟地,另加丹參、陳皮、香附)。
余診病極少用本方原方,總是加味用之。如以四物湯加黨參、黃芪以治慢性肝炎之長期肝功能異常(如肝炎谷丙轉氨酶高,經中西藥治後,酶已恢復正常,升高)而辨證屬於氣虛血少者,往往得較好之治效。
運用四物湯之指征,應是舌淡脈細,唇色少華。《成方便讀·補養之劑》謂:“一切補血之方,皆從四物化出。”“血家百病此為宗”。而本方常以加味用之。重視“化出”之化字,此微旨也。
(2)四物湯由血分藥組成。或謂“其組合得體,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補中有散,散中有收”。此說誠然。
余讀多家醫案,悟出治婦科者,既宜著眼於血,亦不可忽視奇經。必須明確沖、任、督、帶在女病中之關系。比如腰痛關乎督,腹痛責之沖,任虛腹脹,帶弱墜下之類,均為辨奇之常見者,則需用益利奇經之藥。而四物湯久為醫家作治病之主方,倘若治均用地、芍、歸、芎,似不免失之偏窄。又如傅青主治病,總在不損人之二天,亦不單從血立論,體現“治病必求其本”之旨。由此而掌握四物湯之運用,亦微旨也。
(3)四物湯運用中宜乎加味。已如上述。尤當注意者,為氣與血之關系。“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順則血順。故我江、浙一帶醫家調效力如八制香附丸,雖亦從四物湯化裁而成,但著重一個“氣”宇。它以香附八制為君藥,復加青皮、丹皮、秦艽、紅花、川黃連、半夏等藥汁加工。主要以暢肝之郁,舒肝之氣,兼祛痰濕積濁。此方體現了以氣為血帥調,久服其效顯著。又如綱目》以四物湯加香附、炙甘草為主。凡婦女前後病,俱以此出入加減,亦是從“氣”“血”雙方著眼也。此亦治婦之微旨也。
(4)四物湯主治補血調,略具滋解痛之功,故凡不屬此類證候者,不宜用之。余數十年來,常遇氣實血盛之病,如肝鬱化熱之超前,量多如,吐衄,便血,尿赤帶黃帶之胎動不安,煩躁發熱,子病之不絕,血暈,精神狂等症,均宜疏肝、涼血、理氣、清熱之品,不宜補血也。又如肝氣郁結之澀少、錯後,癥瘕,浮腫,其治亦宜疏理平消,亦不宜補血也。總之,氣盛血實之病,不宜貿然主以四物湯,此用本方之微旨也。
余讀仲景之書,諸家之案,於臨診實踐,並不拘一家之言,總在融會貫通之。由四物湯之運用而對照仲景治婦科諸法:如病之用桂枝茯苓丸、膠艾湯、當歸芍藥散、葵子茯苓散等;治病之用枳實芍藥散旦湯、竹葉湯、竹皮大丸等;治雜病之用半夏厚朴湯、甘麥大棗湯、溫湯、土瓜根散、大黃甘遂湯、抵當湯、礬石丸等。其法井然,其方各異,使人慨然,醫才之精深不易及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