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2 07:43:13
日本橫濱市若葉台居民自治會定期開會,群策群力商量事情。
親子活動室成為老年人與孩子們聯歡的重要場所。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最長壽的國家之一。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男性平均壽命80.98歲,女性平均壽命達87.14歲。不過,與世界各國老齡化速度相比,日本也是最快的。老齡化不僅導致日本勞動力短缺、消費低迷、通貨緊縮、地方凋敝等後果,而且其社會資源、財政資源越來越不堪重負。因此,觀察並分析日本老齡化狀況和應對策略,具有一定借鑑作用。
2025景象:飛速步入後老齡社會
日本政府政策及社保制度規定65歲以上為老齡人口,75歲以上則稱為後老齡人口。原來60歲退休即可領取的養老金體制正在分步後移,到2025年所有老人須到65歲才能領到社保養老金。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資料,2010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3000萬,後老齡人口為1419萬,到2025年老齡人口將增加到3500萬,後老齡人口將達2179萬,相當於前者的1.54倍。這意味著2016年已達到27.3%的人口老齡化比例到2025年將超過三分之一,且五分之一為後老齡人口。另據日本總務省的人口統計及預測,1990年時每一位65歲以上老人由5.1個20歲至64歲的勞動人口供養,2010年減少到2.6人,2025年將減少到1.8人,2060年將減少到1.2個勞動力供養一位老人。不久前,日本老年學會提議,將老年人的定義從目前的65歲提升至75歲,意在改變全社會的意識和觀念。
上世紀80年代以後,日本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造成人口比例出現倒金字塔結構。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人口動態估算值,2017年出生人口僅為94.1萬人,創1899年建立統計制度以來的最低值。與上世紀70年代每年新出生人口200多萬相比,生育率之低可見一斑。同年,死亡人數為134.4萬,相當於人口自然減少40萬以上。因此少子老齡化被稱為日本的“國難”。有關資料顯示,15歲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1995年為8700萬人,但20年時間減少了1000萬人。為彌補勞動力不足,日本政府提出了“勞動方式改革”的新政策,重點吸引婦女和老年人就業。
雖然日本人口總量不斷減少,但得益於全民醫保體制的普及和醫療水準提高、飲食結構優化等,國民平均壽命大大延長。不過,“長壽幸福”如今成了日本財政的巨大負擔。與世界各國老齡化速度相比,日本是最快的。1970年日本65歲人口為7%,24年後1994年達到14%。其他國家達到這一比例的時間分別是:德國42年,英國46年,義大利55年,美國69年,瑞典82年,法國則耗時114年。日本社會的老齡化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應對:全民醫保與社會化護理結合
最大的醫院行業組織日本病院會會長、長野縣相澤醫院院長相澤孝夫介紹了日本的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制度。他說,日本從1961年開始普及全民醫保制度,保險類型分為個人及自由職業者加入的國民健康保險、行業組織的行會保險、企業保險等主要類型。個人按收入比例繳納保險,並享受醫療費保險制度。目前,國民健康保險的自付率為個人收入的9.7%,保費約佔保險收入的60%,其餘為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公費負擔。醫院收取理療費時對個人只收取自付比例部分,其餘直接與醫保機構結算。在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依託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國家財力充裕,1973年制定的“老人福利法”曾規定老年人免費醫療。目前的醫療費負擔比例為一般人員自付30%,學齡前兒童及70歲以上老人自付20%,75歲以上老人自付10%。
從2000年開始,為解決老年人生活不便,日本引入了護理保險制度。一方面,隨著社會老齡化發展,需要護理的老年人逐年增加,同時由於壽命延長,護理期限也相應拉長。另一方面,由於生育率下降,家庭人手不足,子女難以完全承擔護理老人的義務,因此社會護理機制應運而生。該制度規定,40歲以上人員均強制加入老年護理保險,等到自己年老體弱,生活不能自理時,經審核可按不同等級享受護理服務,相關費用從護理保險中報銷。相關保險費佔到保險機構財源的一半,其餘由國家、都道府縣、市町村三級按比例投入。此後,經各地方政府指定或審查合格的養老機構開始興辦日托或整托老年公寓,也有通過考試獲得護理師資質的人員上門提供護理服務。
誠然,日本的全民醫保制度,為提高國民健康水準、延長壽命發揮了重要作用。任何人不必為治療費用擔心發愁。同時,社區診所、地方醫院、中心醫院等分級醫療體制也較好地解決了不同病症的就診需求。但是,全國自由結算也導致了一些病人向城市大醫院集中,使城市醫療資源更加緊張。老齡化帶來的慢性病、老年病治療費用增高,醫保體制難以承受,也使國家財政雪上加霜。
目前,世界上施行社會化老人護理制度的國家並不多,僅有歐洲的德國、荷蘭以社會保險方式實行市場化運作,瑞典和英國則以地方政府為單位提供社會服務。日本的強制護理保險制度不僅補助額較高,且評定細則更具體,對護理人員的資格、能力要求也更高。老人們在得到審查認定可以享受護理服務後,入住老年公寓者保險機構會直接向公寓轉移支付,居家老人則可在保險標準範圍內通知護理人員上門服務。記者所在的社區內就經常看到一輛護理服務車每週定期來訪,為老年人提供洗澡、做家務等護理服務。
制度雖然優越,但財政負擔巨大。本來這種護理保險是為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內無力照顧的老人提供的一種生活服務,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有的老人雖然子女有能力照顧,卻經常外叫護理人員上門服務,因為存在自己交了保險,不用白不用的心態。長此以往,護理保險的財源也面臨困難局面。2016年度日本的老年護理費用已超過10萬億日元,2025年後老齡時代預計將超過21萬億日元。
挑戰:資源和體制面臨考驗
朝日新聞資深記者、生活專案室主任佐藤陽長期報導日本多個地區的老齡化問題,對老齡化帶來的醫療、財政資源和管理體制難題作了深入研究。佐藤陽認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醫療、護理資源及體制面臨著嚴峻考驗。一方面,老年病、慢性病患者長期佔用醫院床位,造成醫療機構床位資源不足,一些急診、急救患者面臨等床位局面。同時,過度醫療現象較為普遍,由於從道德和制度規範層面無章可循,醫院裡靠呼吸機和鼻飼給養維持生命的無意識病人逐年增多,佔用大量醫療、財政資源。另一方面,養老院規模不足。據預測,2025年“待入託老人”將達52萬人。由於老年人行動不便,需要大量護理人員,但這一行業不僅需要國家資格考試,而且工資低、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高,願意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員不多,預計2025年護理人員缺口將達38萬人左右。
與此同時,國家和地方自治體的財力負擔也面臨著考驗。雖然日本較早普及了全民醫療保險和老年護理保險制度,但是個人承擔部分僅為保險制度的一半,另一半靠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近年來,日本的醫療、護理支出逐年提高。據統計,45歲至64歲的中年人人均年醫療費達27.7萬日元,但75歲以上老人年醫療費達到89.2萬日元,相當於中年人的3倍。為此,2016年日本全國支出醫療費用37.9萬億日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54萬億日元。此外,由於日本的財政制度是以市町村為單位的獨立核算體制,人口基數少、財力弱的地方村鎮面臨的財源問題比城市更加嚴峻,城市則面臨著醫療資源被全國民眾佔有的窘境。不僅如此,各地方對老年人的重視程度不同、應對方略有差異,也造成了地區之間的不平衡。
當然,老年人並非都是社會負擔。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項調查,2016年老年人在崗人數達770萬,10年增加50%。2017年1月至7月新簽就業合同或參與鐘點工等臨時性工作的65歲以上老人有65萬人,其中30%是正式職工,24%是定期合同工,43%是鐘點工。從行業領域看,計程車等運輸業,保安、保潔等服務業佔多數。
東京目前運營的計程車包括公司和私人出租共計45300台,一般計程車公司的司機退休年齡為67歲,但體檢合格,且無違章記錄的優秀司機可適當延長退休年齡。根據媒體統計,東京75歲至79歲的計程車司機有2522人,80歲以上計程車司機有442人。一些優秀司機退休後又開始經營駕駛私人計程車。其中,一部分人是為賺取收入養家糊口或積攢養老金,更多的人似乎是為老有所樂,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更有價值。記者多次乘坐銀髮司機的計程車,一路聽老司機侃侃而談,感覺他們不僅是活地圖,更是日本歷史、社會的活字典。顯然,老司機接觸社會,也收穫了工作的喜悅和人生的價值。
出路:依靠國家和社會共同解決
為應對老齡化問題,減輕社會資源、經濟財政面臨的壓力及增加勞動力,日本政府、地方自治體和社會組織開始探討解決之策。作為中長期應對老齡化問題的對策,日本政府有關部門開始著手修訂“高齡社會對策大綱”,主要內容包括促進老年人再就業、鼓勵延期領取養老金、提高生活品質、增強健康壽命等內容,並提出具體數值目標。將60歲至64歲的就業率從2017年的63.6%提高到2021年的67%以上,鼓勵老年人從事更多的兼職、副業等,對有創業意願的老年人,要求日本政策金融公庫等提供融資支援。鼓勵老年人延期領取公共養老金,並允許延遲到70歲以後。目前的制度規定65歲開始支取的養老金可以延期到70歲,每延期一個月領取額增加0.7%,即如果66歲開始領取,養老金額將提高8.4%,如果延遲到70歲,每月領取額將提高42%。新制度將允許這一期限延遲到70歲以後,並進一步提高加權比例,以此鼓勵老年人就業,並減輕國庫的養老金負擔。
為解決醫療費財源不足問題並抑制過度醫療,日本政府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取消老年人免費醫療制度,逐步提高自付比例。如今,年收入超過370萬日元的高收入老年人甚至不能享受老年人醫藥費優惠,須與一般社會人員一樣支付醫藥費的30%。為彌補養老服務人手的不足,正在探討提高護理人員的工資標準,加快研發普及護理機器人。
記者專程採訪了橫濱市若葉台住宅區利用社會化管理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嘗試。這個住宅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城市化進程中建設的大型住宅區。74棟10層至14層建築最多時居住人口超過2.5萬人。中小學、商店、診所、公交線路一應俱全,屬於典型的衛星城住宅區。如今,隨著出生率下降、青年人外出就業等,人口降至1.5萬人。居民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40%,預計10年後這一比例將超過50%。
為應對老齡化問題,若葉台居民自治會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新嘗試。持續組織廣播體操、門球、徒步等多種文體活動,廣泛動員老年人參加,老年人因此接觸社會,同時提高了健康水準。幾位家庭婦女利用自治會免費提供的鋪面創建社區食堂,以成本價格向老年人提供午餐,不僅解決了老年人就餐問題,也為一些獨居老人提供了交流場所。2016年3月份開始邀請相關醫生開設家庭病床,開展居家治療與護理的一體化服務。
此外,為吸引年輕人口,該自治會徵得橫濱市政府的財政支持,對新遷入的年輕人提供住房補貼和房屋裝修補貼,動員社區老人與托兒所交流。近年來,該社區不斷向橫濱市政府和鐵路公司請願,呼籲將地鐵或輕軌電車線路延長至此社區,期待以此提高社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