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是中国人喜欢的食补养生方式之一。生病喝汤、体虚喝汤、坐月子喝汤……足见汤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锅鲜美可口的汤,不仅是滋补美味,更是家的味道。熬出一锅好汤需要手艺,科学喝汤也同样是门学问。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教你将一锅好汤温柔下肚。

受访专家

中国保健协会营养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 孙树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宋新

山东营养学会理事、济南大学营养学副教授 綦翠华

饭前喝还是饭后喝?

汤应该在饭前喝还是饭后喝,困扰了很多人。到底怎么喝呢?

其实,饭前喝汤、饭后喝汤哪种更健康,并没有绝对的答案。一般来说,饭前饭后来一小碗清淡的汤,对身体都没什么影响。

饭前喝汤

适合有减肥需求的人。最好的喝汤时间是饭前 20~30 分钟。不管是茶水还是米汤,都能略微减小之后正餐的食量。

饭后喝汤

吃饱了再喝汤,会增加总的能量摄入。适合想增重的人和住在寒冷地区的人,需要储存能量。

边吃饭边喝汤

尽管汤可能会降低唾液的浓度和稀释部分胃液,但是它对胃肠道消化液的影响很小。只要不大量喝汤,就没什么问题。

其实无论是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都要注意一点:不要喝太多

饭前饭后大量喝汤,会冲淡胃液,加重肠胃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不过,有一种喝汤的方法不推荐。↓↓

汤泡饭

汤泡饭看上去跟粥很像,但两者有本质区别。

粥经过熬制,米粒完全崩解,和水融为一体,淀粉分解成容易被胃肠吸收的糊精,不需要多咀嚼就可消化吸收。

汤泡饭里的米粒和水是分开的,米粒没有完全崩解,只是把米饭外层的组织软化,内部依旧很硬实

汤泡饭不细嚼,就直接进到胃里,食物本身没有被充分软化,很可能会增加胃肠负担,食物中的养分也不容易被彻底消化吸收。

普通正常人,偶尔吃一两次并无大碍。建议多嚼几下,把米饭充分嚼碎。对于消化功能很弱的人,应尽量避免吃汤泡饭

4类人喝汤各有侧重


人群喝汤要点备注
高血压患者鱼汤和肉汤都需要注意少盐推荐不加糖的蔬菜汁、绿茶、乌龙茶和椰子水
痛风患者不喝油汤、浓白汤,连鱼肉的清汤也不能喝推荐矿泉水、没有加糖的蔬菜汁、纯椰子水和淡茶水
胃酸多的人不适合大量喝鸡汤、肉汤如果要喝汤,也要先吃蔬菜,少量喝,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胆结石、胆囊炎患者去掉鸡汤、肉汤中的脂肪,不喝浓汤和油汤推荐喝淡茶或柠檬水


7个诀窍熬一锅好汤

1、冷水下料,大火煮沸小火慢炖

热水下料,蛋白质会迅速凝固,汤会失去鲜味;冷水下料,待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炖,能让营养物质慢慢析出,汤会更加鲜美和营养。

2、加水量是食材重量的3倍

一般情况下,煲汤时的加水量应至少为食材重量的3倍。

如果中途确实需要加水,应以热水为好,不要加冷水,这样做对汤的风味影响最小。

3、盖上盖子风味和营养更佳

在煲汤时,我们常能嗅到汤的香味,这种“香味”实质上来源于汤内挥发性物质。盖上盖子能有效控制该类物质的挥发,还有利于保持煲汤时的温度。

4、煲汤时间别超过2小时

煲汤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炖煮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原料营养流失,还会增加嘌呤的含量,增加痛风的风险。

如果是煲肉汤,时间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最佳,既能保证口感,也能保证营养。


如果炖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3个小时。

5、食材多样化更营养

煲汤时,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或从食疗的角度适量添加其他食材。适量的配料混合在一起,不仅能使风味叠加,营养也会更加全面和丰富。

喜甘甜者可加入红枣,清热祛湿可加入百合,补血益气可加入黄芪、当归……


但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配料,如百合偏凉性,胃寒的患者要少用,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6、配料在煲汤后半程加入

煲汤的前半程不宜加入其他配料,而应单独炖煮原料,有助保持原本的风味,也就是“原汁原味”。其他配料在后半程加入,保证一定的炖制时间即可。

7、最后再放盐

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可以让盐完全“融入”食材和汤中,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应该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


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

特别注意

不少人有这样的误区,认为营养都在汤里,平时只喝汤不吃肉。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汤汁内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矿物质和脂肪等营养元素,但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仍存在于肉中

喝汤时,我们也应适当食用富含肉质蛋白的动物性食材,或富含优质蛋白的豆类食品。

切勿食不得法,既浪费了食材,也无法实现喝汤进补的真正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