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放学时,妈妈觉得4岁的妞妞有些不太对劲儿。她不但整个人蔫蔫的,而且一直嘟哝牙疼,晚饭也没有好好吃。那晚,妞妞很早就睡下了,又在睡梦中哭醒,妈妈一摸她额头,开始发烧了。妈妈慌了,赶紧送妞妞去医院。医生给妞妞做了详细的检查,才发现妞妞说的“牙疼”,其实是口腔黏膜和咽峡部长出来的密密的疱疹,妞妞得了手足口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长毛群安表示,近些年来,全国手足口病呈现了隔年高发的特点,而2018年是高峰年。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达2.8万例,是2月份的2倍以上,5月份将进入流行的高峰期。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疫情通报显示,2018年4月23日至2018年4月29日报告手足口病例数较上周上升了44.83%)

有些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不需要特殊治疗就可以自愈,但每年也都会有患儿病情严重,甚至死亡。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李兴旺主指出,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仅有发热和手足口皮疹,没有合并症,经过5天—7天就可以自愈了。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而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个别患儿在此基础上又会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病情严重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需要家长保持警惕,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疱疹 ,图片来自:NHS)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介绍,通常,婴幼儿感染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后,会有2天-7天潜伏期,然后才发病。病程大概要经历10天以上。

第1天-2天(初发期):发病早期,宝宝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发热。

第3天-5天(症状高峰期):这一阶段会出现剧烈的口腔疼痛、手脚出皮疹,宝宝也会因为口腔很疼、皮疹瘙痒而性情暴躁、入睡困难、明显厌食等。

第6天-10天(恢复期):后期阶段,基本退热,食欲逐渐恢复,手足皮疹渐渐褪色、脱皮,严重的会出现手指、脚趾末端脱甲。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手足口病要如何预防?

李兴旺表示,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儿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洗手;保持家庭卫生,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及时清洗、晾晒、消毒婴幼儿尿布;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不混用,使用前后充分清洗、消毒;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避免接触患儿;孩子出现发热、出疹,及时就医;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减少交叉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了有实验室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现: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比例分别为44%、25%和31%。其中,EV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不仅最高发,危害也最大。数据显示,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占74%,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占93%。

因此《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建议,为6月龄易感儿童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