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 1/3 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


睡覺這麼重要的一件事,卻有很多人沒辦法好好享受。


夜晚輾轉難眠,白天昏昏沉沉……失眠不僅影響工作、生活,還可能損害身體健康。


想要「戰勝」失眠,先認識有關失眠的 6 個真相。


必須睡夠 8 小時?


因人而異。


有的人會把 8 小時當作一個標準睡眠時長,來衡量自己有沒有「睡夠」,其實大可不必。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睡眠時間的需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剛出生的寶寶,每天大約需要 17 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大一點的孩子,大概需要 9~10 小時;


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需要 8 小時左右;


至於老年人,可能只需要 5 小時甚至更少。

另外,人與人之間本身就存在睡眠需求差異。


有一類人比較特殊,被稱為「少睡精英」。


他們對睡眠的需求很小,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就夠了,而且還不影響白天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說是「天賦異稟」了。


睡不著就是失眠了?


不一定。


很多人愛在睡前玩手機,刷朋友圈。刷著刷著,就刷到了深更半夜。


這個時候,總會有人順手更新一條狀態,寫道:


哎,又失眠了……


這位朋友,你讓大腦始終處於興奮的狀態,身體壓根沒有做好入睡的準備,怎麼可能會睡著嘛。


像這種「睡不著」的情況,其實稱不上失眠。


還有的人,沒有做到「一沾枕頭就睡著」,就以為自己失眠了,也是不正確的。


對於失眠的錯誤判斷,還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反而更難入睡。


無論如何,只要你調整到平靜的狀態,在半小時內能夠睡著,一般來說就是正常的。


醒得早也是失眠的表現?


是的。


在我們的認知中,通常會把失眠和「睡不著」聯繫起來,而忽略了失眠還有其他表現。


事實上,失眠主要有以下 4 類表現:


  • 第一類:入睡困難。表現在渴望入睡,但超過 30 分鐘仍然無法入睡;

  • 第二類:睡眠維持困難。表現在睡著後容易醒來,而且清醒的時間較長;

  • 第三類:早醒。指比預期提早醒來,睡眠時間明顯比平時少;

  • 第四類:睡眠質量差。表現在醒來後不能恢復精力,感覺疲憊。


因此,一個人即便可以順利地入睡,也有可能會是一個失眠人士。


睡前喝酒有助睡眠?


別鬧,別信,別喝。


表面上看,喝點小酒或許能讓人更快入睡,但這並不能在根本上改善睡眠質量。

隨著酒精的代謝,它會逐漸對睡眠產生破壞,使人容易在中途醒來。


所以說,喝酒並不會「有助睡眠」。


更何況喝酒本來就傷身,還是少喝點吧!


可以直接去藥店買安眠藥吃嗎?


安眠藥不能隨便買。


藥店裡的安眠藥,一般是非處方藥(藥品包裝盒上有 OTC 標誌),不需要醫生開藥方就能買到。

很多非處方安眠藥都含有抗組胺成分,會引起口乾、眼乾、第二天昏昏欲睡等副作用,不宜擅自服用。


老年人對抗組胺成分的副作用尤其敏感,也應該慎用。


如果你真的有服用安眠藥的需求,應該就醫諮詢。


而且,安眠藥分為不同種類。針對不同的失眠類型、不同的人群,適合的安眠藥是不一樣的。


有助睡眠的小竅門


在生活中注意一些小細節,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睡眠質量。


首先,我們需要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打個比方,房間的窗簾要有比較好的遮光性,以免早晨的睡眠被影響(光線);大熱天裡,該開空調的時候還是得開(溫度)。


其次,在白天的時候,午睡的時間不宜過長,稍稍打個小盹兒就可以了。


最好還能進行一些適量的運動。


到了晚上,睡前不要吃得太飽,也不要攝入咖啡、茶、煙等可能會影響睡眠的刺激性食物。


還可以試著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能幫助自己入睡的方式,比如洗熱水澡、喝溫牛奶、聽輕音樂等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