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責任 —— 這是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名言。
這些年,癌症早已從罕見病變成常見病,它如潛伏在人群中的幽靈,讓人心生恐懼。為了打敗癌症,坊間關於抗癌、防癌的「神話」從來沒斷過,這也讓很多人走了彎路。
今天,我總結了幾位健康專家的防癌抗癌經驗。
研究癌症幾十年,6位院士給出「抗癌處方」,簡單卻很少人知道
孫燕院士——像控制酒駕那樣控煙
孫燕院士多年來一直從事腫瘤內科治療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工作,是我國腫瘤內科治療學奠基人之一,參加及主持了幾百項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和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孫燕院士指出:研究發現,90%以上的小細胞肺癌患者來源於吸菸人群,而75%左右的鱗癌患者來源於吸菸人群;相比較而言,只有50%的肺腺癌患者是吸菸者。
吸菸人數增多還會導致很多無辜的「二手菸」肺癌患者,吸菸對人的危害不比交通事故差,孫院士希望大家能認識吸菸的嚴重危害,像控制酒駕那樣控煙。
郝希山——很多癌症是吃出來的,飲食記住五個字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腫瘤醫院院長郝希山教授近日說,人口老齡化、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是造成惡性腫瘤高發的原因,而平衡膳食是防癌的關鍵。
防癌飲食的基本原則應遵循「粗、淡、雜、少、素」。「粗」指粗糧、粗纖維類;「淡」指以天然清淡果蔬為宜,攝入鹽的每人每日不超過5克;
「雜」指的是食物類型豐富;「少」指食物攝入的總量及糖、脂肪的攝入量應節制;「素」指新鮮蔬菜、水果,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
研究顯示,每日吃至少400克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可以減少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肺癌和胃癌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巴德年——保持愉悅的心情
巴德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著名的腫瘤免疫專家,他從不主張吃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認為人的健康不是靠吃藥維持的,他的防癌秘方只有一條——保持愉悅的心情,一個愉悅的心情對健康和增強免疫力最重要。
健康的生活就是順應自然,隨遇而安,不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發脾氣、生悶氣、憋著上火等都會引起體內腎上腺素提高,進而使身體各項機能降低,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讓癌症的發生和發展,有了可乘之機。
湯釗猷——防癌最好的運動就是游泳
在湯院士這裡,游泳是給癌症患者最好的建議,而醫學上的研究也早就發現,堅持游泳可以促使身體產生內源性的干擾素,不但可以預防癌症,還可以防止患者的復發。
湯釗猷,中國科學院院士,肝癌研究所所長,中國肝癌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今年已經九十二歲高齡依舊精神矍鑠,從醫已經七十多年的湯院士毫無疑問是國內乃至世界範圍內對抗癌症的專家
經過動物研究發現,身患肝癌的小白鼠,每天進行8分鐘的游泳能促進體內多巴胺的分泌,抑制肝臟腫瘤變大,由此可見,游泳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促進淋巴細胞的分化,從而有效地對抗癌細胞。
樊代明——千萬不要熬夜
樊代明院士講到:「什麼事情都有規律,人是整體,離不開天,一個是自然,一個是社會,人離不開自然,天冷了加幾件衣服,天熱了脫幾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藥都沒有用。
人吸入的是氧氣,呼出的二氧化碳,而樹正好相反,呼吸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氣,你把樹都砍光了,吸PM2.5還好嗎?
人的24小時,其中有12個時辰都是不斷變化的,中午12點是午時,人的生命力最旺盛,可我們卻要拿來睡覺。我在醫院當醫生的時候,我說:「12點吃完夜班飯,還要我值班,領導12點睡覺,讓我加班,那是想讓我早死啊」。
孫燕——不知道啥時得癌症,所以每年體檢
孫燕院士一再強調體檢的重要性,建議及時治療已有的慢性病,「腫瘤的發展有一個過程,癌前病變前期可能還比較緩慢,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一下子就變成癌了。」
研究表明,低劑量薄層CT可較早地檢出早期肺癌,並可作疾病的風險評估,已經成為推薦給肺癌高危人群的有效篩查方式。
癌症與年齡、性別、體重、基因、生活習慣、人體免疫力、飲食、病毒等息息相關,既然防不勝防,我們只能更加地關注篩查,以及高危因素的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