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難安、噁心想吐、腹痛難忍……這是大多數痛經女孩在經期的真實寫照。據統計,全世界80%-90%的女性,一生中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痛經的困擾,重度痛經患者甚至會嚴重影響到學習和生活。


在醫學上,凡在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脹,伴見噁心、嘔吐、腹瀉、頭暈頭痛,甚至劇痛暈厥者,稱為「痛經」。


痛經又分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前者是指生殖道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一般發生在月經初潮後幾年,隨著發育的日漸成熟多能自然好轉。後者是指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盆腔炎或宮頸管粘連引起的痛經,這類痛經是不能自行好轉的。


中醫認為,痛經為情志抑鬱、惱怒、氣滯血瘀、寒濕凝結、氣血虛弱等原因誘發,經期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總之以「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為主要病機,臨床中二者相互交錯影響,形成「虛實夾雜」的證候,所以在治療和調養中需要重視這種「虛滯」狀態,不僅要「瀉實」還要「補虛」。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臨床中運用比較多、效果好且能自己操作的小方法:


1.灸神闕穴


定位:肚臍中央。



操作方法:此穴位適合用於艾灸、隔姜灸,經期前10天艾灸三次,每次20分鐘左右為宜。


適合人群:適合長期手足冰涼,氣血虛弱;往期經色暗有塊、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等患者。


2.按揉中極穴


定位:在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


操作方法:此穴位可按揉,食指、中指按壓在該穴位,做逆時針或順時針揉動,每次1分鐘,按揉120-140圈為宜,力度因人而異;可在摩腹後進行。


適用人群:此穴位適用於所有痛經患者。


3.擦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


定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


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聯繫刪除


操作方法:雙手放置於腰部八髎穴區域,自上而下進行摩擦,進行5分鐘,然後進行艾灸治療20分鐘。


適用人群:此穴位適用於所有痛經患者。


另外經期要注意保暖,禁洗冷水澡,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調整心情。


溫馨提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者治法不同,建議完善相關婦科檢查。另外,痛經還需要和一些常見的婦科、外科、內科疾病相鑑別,切勿認為經期出現的腹痛就一定是痛經,配合醫生,找准病因,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本文作者:羅亞蘭

臨滄市中醫醫院醫師,畢業於雲南中醫藥大學;曾在雲南省中醫醫院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三年,住培專業為中醫婦科專業。師承雲南省中醫醫院彭強麗副教授、周蜻教授。


擅長:中西結合治療月經類病、帶下病、不孕產後病、宮頸病變等婦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