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懷慶地黃或地黃的根。主產於我國河南、河北、東北及內蒙古,大部分地區有栽培,春秋兩季採挖,除去鬚根,鮮用;或將其大小分開,烘焙乾燥。生用,酒炒、炒焦,炒炭用。



【處方用名】

生地黃、生地、干生地、大生地、酒生地、生地炭、鮮生地。

【性味歸經】

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主治】

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能清熱涼血而瀉火;甘寒質潤入腎經,能滋陰養血而潤燥。故為涼血滋陰之主藥。

1、清熱涼血: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身熱口乾,舌紅或降等證,常與玄參、犀角、黃連等同用,以清營解毒,透熱養陰。用於溫熱病後期,餘熱未盡,津液已傷,而致發熱,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脈數之證,或慢性病陰虛發熱,低熱不退,常與鱉甲、青蒿、知母、地骨皮等同用,以養陰退熱。用於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證,常與鮮菏澤、生艾葉、生側柏葉等同用,以涼血止血。用於血熱毒盛,斑疹紫黑,常與犀角、丹皮、赤芍等同用,以涼血解毒消斑。

2、養陰生津:用於熱病傷陰,津傷口渴,舌紅唇燥等證,常與麥冬、沙參、玉竹等同用,以養陰生津。用於陰虛內熱消渴證,見口渴多飲,舌紅脈數等證,常與山藥、天冬、枸杞、山萸肉等同用,以滋陰止渴。若熱盛傷陰,津虧便秘者,可與玄參、麥冬同用以增液養陰。

【用量用法】

10~30克,煎服。或鮮品搗汁服。清熱生津宜生用;酒生地以清上焦血熱治目赤、咽喉腫痛;焦生地,制其寒膩,防生炭助濕,用於久病脾胃虛弱者;止血多用生地炭。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滯膩,脾虛腹滿便溏及胸悶食少者不宜用。

【參考資料】

《神農本草經》:「主折跌絕筋,傷中,主血癉(dān ),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

《名醫別錄》:「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瘺下血。」

藥物成分:主含地黃素、甘露醇、葡萄糖、維生素A類物質及鐵質等。

藥理:本品有強心、升壓、利尿和降血糖作用,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內容選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