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受寒潮影響,茸城氣溫驟降。溫度的急劇變化很容易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壓急症、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腦血管意外等。研究顯示,與夏季相比,秋冬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風險會增加41%,而寒冷應激更是急性心梗的重要推手。對此,方塔中醫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吳國芳提醒,寒冷季節,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不容忽視。

「這兩天,前來就診的患者增多。我們急診科就收治了一名高血壓急症患者,來院測壓高達220/110mmHg。」吳國芳介紹,低溫狀態下人體血管容易收縮,血液循環壓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原本有高血壓的患者會出現血壓比夏秋季節明顯升高。數據證實,在寒冷地區,氣溫每下降1℃,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會上升1%。如果不及時調整降壓藥,很有可能導致原來硬化的血管承受不了強大的內壓,發生腦血管意外或心肌梗死。「當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出現頭暈、頭痛、頭脹、眼花、胸悶、心悸等症狀時,應在家中馬上自測血壓,如果收縮壓高於180mmHg,或者舒張壓高於110mmHg時,應馬上服用緊急降壓藥,如硝苯地平片,待半小時後再複測血壓,如果血壓未下降,需立即去醫院降壓治療。」吳國芳提醒。

那麼,如何在寒冷季節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呢?吳國芳提醒,首先要定時監測血壓,積極降壓。目前高血壓是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尤其是老年人,血壓波動大,收縮壓尤為明顯。主要是因為動脈血管硬化使得順應性減退,血管壓力反應敏感性降低所致。一般人白晝血壓高於夜間,血壓低谷在凌晨兩三點,高峰在8—10時及16—20時,這與心腦血管疾病容易發生在早晨息息相關。因此防治早上血壓升高有重大意義。建議有高血壓的患者最好每天在8:00、12:00、16:00,及睡前21:00定時監測血壓。

其次,要注意保暖。冬春季節最佳的保暖溫度是12~20℃,有利於血管收縮,尤其有利於血管硬化的老人避免過度舒縮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寒冷季節最好不要出去晨練,建議在環境溫度上升後再出去鍛鍊。或者可以選擇在家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等運動。

再者,外出攜帶急救藥物同樣重要。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外出時應該隨身攜帶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等急救藥物,當出現心臟不適的時候,應立馬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含硝酸甘油一粒或麝香保心丸,然後再叫救護車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發生危險。

「中醫認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多『血瘀』體質。中藥可以選用丹參、山楂、益母草、葛根、紅花、當歸等煮水代茶飲,有活血通絡之功。還可選用黃芪、當歸、紅花煮水溫水泡腳活血通絡,具有降壓助眠的功效。」吳國芳說。

■記者 楊舒涵 文

■文字編輯 賈麗 張友明

■欄目責編 毛震瓏 ■欄目主編 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