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2022新生兒重症監護質量改進國際論壇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近日,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國新生兒協作網(CHNN)共同主辦的「2022CHNN年會」和「2022新生兒重症監護質量改進國際論壇」在滬舉行。同時,由復旦兒科牽頭全國首批34家單位聯合組成的「中國早產兒隨訪協作組」成立,並啟動項目。

據了解,中國新生兒協作網目前參加單位已超過90個,近兩年的數據顯示,協作網單位NICU收治的出生孕周小於28周的早產兒數量占比有增加趨勢,存活率已達87%,但是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膿毒症、早產兒腦損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早產相關嚴重疾病發生率仍然高。

本屆新生兒重症監護質量改進國際論壇大會執行主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曹雲教授表示,中國極早及超早早產兒存活率逐年提高,但早產兒嚴重併發症發生率仍較高。在國際上,發達國家已建立同質化的NICU 出院後早產兒隨訪管理體系,我國對NICU患兒的隨訪仍然十分欠缺。本次成立的「中國早產兒隨訪協作組」由中國新生兒協作網中首批34家單位參與成立,包括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2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7家,契合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加強兒童早期發展」健康計劃。

截至目前,「中國早產兒隨訪協作組」已經完成合作單位遴選及協議,臨床倫理審批,標準隨訪資料庫搭建,啟動會對上述內容及未來1年的計劃及整體規划進行匯報,參加單位進行了交流及討論。

圖說: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開展多年新生兒隨訪工作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新生兒專家周文浩教授表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從早期邵肖梅教授牽頭開展的隨訪工作開始,延續至今已經開展多年新生兒出院後隨訪工作,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牽頭該項目奠定了前期基礎。該項目的啟動將建立和完善中國NICU早產兒出院後隨訪體系,對今後在國內開展早產兒多學科隨訪,促進早產兒的遠期健康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本屆新生兒重症監護質量改進國際論壇匯聚了包括中國大陸、加拿大、美國在內的20餘位專家學者,從新生兒感染和NICU感染防治策略、BPD防治質量改進、早產兒腦損傷防治、NICU血動力學、早產兒營養及預後等多個維度探討各個領域的最近進展及未來實現可持續質量改進的策略。論壇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辦,全程同步中英雙語直播,累計觀看人數破萬。

在復旦兒科曹雲教授及其課題組成員的帶領下,從2009年開始施行循證支持的質量改進項目,從最初復旦的單中心研究到中華醫學基金(CMB)項目資助的「應用基於循證的質量改進臨床實踐降低NICU早產兒感染的整群隨機對照研究」多中心研究,再到未來的CHNN框架內的基於循證的質量改進臨床實踐(EPIQ)多中心研究,以研促改,致力於改善NICU住院患兒的結局及預後,以點帶面積極推動中國新生兒危重症救治水平及醫療質量改進。同時,在協作網各成員單位的通力合作下,形成中國高危新生兒出院後「隨訪標準」、創建標準的隨訪資料庫、積極開展隨訪相關研究,共同提高中國NICU出院患兒生存質量,為「兒童早期發展」和未來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