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簡單易行的養生保健方法之一,因其療效確切,受到歷代醫家的推崇。
值此全民戰疫的關鍵時期,艾灸也是我們防病治病的不錯選擇。
合理艾灸,扶助正氣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灸法能補火助陽、扶助正氣、振奮精神,而我們體內的正氣就是保護我們不受外邪侵襲的有力屏障。
現代科學證實,艾灸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同時堅持艾灸可以明顯改善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對亞健康具有非常好的調理作用。
常用強壯保健灸法
下面介紹兒童和成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易患感冒等虛弱不適病證的常用保健灸法。
01兒童保健灸法
兒童脾胃虛弱、易患胃腸病者,可灸身柱配天樞;體質較弱、易患感冒者,可灸身柱配風門。
身柱穴
位置:身柱位於項後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間。
作用:有補腎強體、寧心安神、理肺健脾的作用。
天樞穴
位置:天樞位於腹部,肚臍旁開2寸處,左右各一。
作用:有調理胃腸、降氣和胃的作用。
風門穴
位置:風門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左右各一。
作用:有宣肺散邪、調理氣機的作用。
艾灸方法
可用艾條溫和灸或雀啄灸,一般單穴每次灸10分鐘左右,雙穴每穴每次灸5分鐘左右。
3日1次,每月不超過10次。
注意
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治療寒性的疾病最為有效,因此,體質虛寒的孩子比較合適艾灸。
比如有神疲懶言,不愛說話,面色晄白,怕冷、手腳涼、瘦小多病等,易患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等表現者。
如果平時孩子體質較好,不容易生病,則無需進行保健艾灸。
此外,為防止燙傷,4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做艾灸。
02成人保健灸法
單灸足三里,或灸足三里、中脘、關元。
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位於膝蓋外側下3寸,脛骨外側上凹陷處。
作用: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健運脾陽、和胃降逆、溫中散寒等作用。
中脘穴
位置:中脘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作用:有健脾益胃、調理中焦、降逆和胃的作用。
關元穴
位置: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
作用:有益氣助陽、利尿通淋、強壯補虛的功效。
艾灸方法
可用艾條溫和灸或雀啄灸。
單灸足三里,一般每次灸10分鐘左右,每日1次,灸10次後休息3~5日後再灸。
灸足三里、中脘、關元,每穴每次灸5分鐘左右,3日1次,每月不超過10次。
艾灸的注意事項
01禁灸部位
人體的重要臟器、大血管附近以及乳頭、陰部、睪丸、妊娠期女性的腰骶部不要施灸,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顏面等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避免化膿、潰爛後不易癒合。
02禁灸病證
凡屬發熱性疾病而見脈搏跳動較快者一般不宜施灸。
患某些傳染病或高熱、昏迷、驚厥期間,以及身體極度衰竭出現形銷骨立等表現時亦不宜施灸。
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情緒不穩忌灸,女性經期慎灸,需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判斷。
03操作注意事項注意安全,防燙防火
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艾條灸要勤刮灰,避免灰多後掉在皮膚上。
施灸結束後,必須將燃著的艾條、艾炷熄滅,以防復燃而發生火災。
灸後起泡,防止感染
施灸後穴位局部皮膚常出現紅暈,並有灼熱感,一般無需處理,經數小時後即可消退。
若因施灸不當,局部皮膚燙傷可能起泡,輕者不必處理,數日後可自行吸收,結痂而愈。
如果灸後皮膚水泡較大,一定不要挑破,若已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或到醫院處理。
(養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