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顯示,目前我國一般人群B肝流行率約為6.1%,慢性B肝病毒(HBV)感染者約8600萬例,其中慢性B型肝炎患者(CHB)為2000萬-3000萬例。我國慢性B型肝炎的臨床診療現狀如何,目前新藥研發有哪些進展?治療與藥物研發的難點在哪裡?

3月25日至26日,由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肝病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自2021年7月舉辦首屆中國肝病創新論壇以來,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常見肝病,以及一些少見、罕見肝病的新藥研發均取得了新的進展。本次論壇延續了首屆論壇多方交流協作的特點,同時聚焦更多創新內容,來自國內外致力於肝病新藥研發的200多名科學家、研發人員、臨床醫生、方法學專家、法規監管專家及相關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

第二屆中國肝病創新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院士在致辭中表示,肝病仍然是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肝病新藥的研發是充滿風險與挑戰的過程,號召高校/科研院所、製藥企業、醫院GCP機構、非盈利性公益組織及新藥評審和監管機構等諸多利益相關方密切合作和高度協調。

在學術講座環節,莊輝院士講述了當前中國肝病的疾病負擔。他介紹,近20年來,我國肝臟疾病譜正在發生變化。1999年-2019年我國病毒性肝病呈下降、非病毒性肝病呈上升趨勢,包括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藥性肝損傷(DILI)等,已成為流行率最高的慢性肝病之一。莊輝院士強調,在繼續加強病毒性肝炎防治的同時,要關注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非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趙建中針對B肝新藥臨床研究的指導原則,從指導原則的起草思路、主要內容、相對2018年版本的主要調整點進行詳細解讀,從監管機構角度為B肝新藥臨床試驗的設計、實施和評價提供指導和建議,他指出,新版指導原則內容更加明細,匯聚了眾多專家觀點,鼓勵真正有價值的新藥研發。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李文輝教授介紹了以功能性治癒為目標的新藥研發策略,他探討了B肝功能性治癒相關的基礎科學問題,並提出了達到功能性治癒的可能分子途徑,同時針對功能性治癒中的幾個關鍵考量點,包括聯合策略、特定人群、複合指標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賈繼東教授為大家梳理了當前國內外B肝功能性治癒新藥臨床研究的總體進展情況、關鍵臨床研究結果和部分功能性治癒新藥的研發現狀。目前全球在研的全新作用機制B肝新藥眾多,通過不同作用機制靶向B肝病毒的各個生命周期,如阻斷HBV進入肝細胞的病毒進入抑制劑、干擾病毒衣殼組裝的核衣殼組裝調節劑等。賈繼東介紹,B肝病毒生命周期及其涉及的免疫機制非常複雜,從已有的和在研藥物臨床數據表現來看,單一藥物可能很難實現大範圍B肝患者人群的功能性治癒。使用針對不同靶點的不同作用機製藥物進行聯合治療,有可能會實現更有效的病毒抑制和B肝表面抗原的降低,如將干擾病毒生命周期的藥物跟調節機體免疫的藥物進行聯合應用,或可以實現更大規模慢B肝人群的功能性治癒。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魯鳳民教授介紹了靶向cccDNA抗HBV治療策略與前景,他首先介紹了cccDNA的來源與結構、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和cccDNA動力學,並提出靶向cccDNA的治療主要包括基於基因編輯的靶向清除策略和作用於cccDNA的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