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意識里都是「談癌色變」,認為癌症就代表著絕望與死亡。廣東省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佘妙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癌症並非不治之症!

佘妙容醫生在 2014 年被發現已患中晚期肺癌,2018 年 1 月肺癌腦多發轉移,2018 年 2 月開顱手術病灶切除。如今佘妙容已經勝利跨過了「九年大關」。她的抗癌經歷也被她的主診醫生,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醫院楊衿記醫生稱為「教科書級別」抗癌經歷!

01

體檢不能只做常規胸片檢查

發現肺癌前兩個多月,自己已經有些氣喘。起病前一個多月,持續喉嚨痛,時不時咳嗽,整個人感覺很累,但因為太忙,仍不理會。單位的常規體檢,也一直拖著沒去做,等自己終於抽空去檢查,結果已是肺癌中晚期。

佘妙容指出,自己此前只做了常規的胸片檢查,很難發現直徑 5~6 毫米的病變,且存在死角。其實,每一兩年做一次低劑量胸部 CT 掃描,輻射量很小。如果發現的肺癌是早期,五年生存率在 90% 以上,手術切除後很快就能恢復正常工作,不至於一發現就是晚期。如果五年生存率在 10% 左右,那麼很可能就要經歷放化療等艱辛和風險。

02

抗癌初步勝利時最要警惕

在抗癌三年後,佘妙容感覺自己已渡過難關。一天下午鍛鍊後,突然覺得自己的頭顱不自覺地轉到一邊,有些痙攣的感覺。多年醫生的直覺,使自己第一時間快速躺到沙發上。等醒過來時,知道剛剛是不省人事了。第二天立刻回醫院進行頭顱 MR 檢查,發現癌症復發了,而且是腦多發轉移。

佘妙容表示,這給自己敲響了警鐘,在獲得抗癌初步勝利時輕敵了!漸漸忘了好好活著是頭等大事,已經形成的良好生活方式也時不時被打斷。

03

不要隨意否定化療

有些抗癌偽科學在流傳,例如化療會使病人免疫力降低、進一步促進腫瘤細胞擴散……佘妙容教授表示,「絕對不是!」

化療是治療血液腫瘤的主要手段,在很多實體瘤的治療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乳腺癌患者手術加化療,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率;比如晚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可以很好地延長生命。

雖然化療多個療程後,部分病人可能產生耐藥,但化療仍是目前有效的癌症治療方法之一,很多病人延長了生命甚至痊癒,重新開始精彩人生。例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通過化療,不需要做骨髓移植,90% 以上病人都能治癒。

04

樂觀情緒和堅強意志很重要

癌症的應激造成一系列的恐懼等心理在所難免,有時打倒一個人的不是癌症,而是自己的絕望情緒與恐懼心理。

常常有家屬詢問醫生,是否要告知患者其已確診腫瘤?作為腫瘤專家,佘妙容的建議是應該有技巧地告知。隱瞞病情並不現實,正確告知病情反而能激發患者的生存意志。

佘妙容表示,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疾病,做好堅持和疾病長期鬥爭的準備。精神樂觀了,自己就會積極努力地治療,從而獲得與疾病抗爭的能力。「我的整個治療過程波瀾起伏,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來支撐,那是很難想像的。」

05

把運動提上日程

佘妙容強調,患癌後運動成為自己每天最重要的事務之一。「我始終相信,除了科學的治療,癌症康復的運動會帶來徹底戰勝癌症的希望。」

運動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讓細胞新生,讓機體充滿活力;同時運動還可以帶來快樂的心情,也能促進食慾、改善睡眠。

同時,改變生活作息,不再熬夜,堅持早睡早起,增強免疫力。「肺癌的磨難讓我開始懂得按照生命本來的節奏,『與太陽對著幹』是多麼不明智的選擇,學會順其自然,跟著太陽走,天醒,我就醒,天睡,我就睡。」

06

改變心態

不再過度追求完美

「不再爭強好勝,我的生命不一定要和其他人的生命一樣美好成功。」佘妙容表示,要接受每一個生命都是不完美的,學會妥協並享受這個過程,接受生命中缺失的部分淡然面對,苦難來了,將更積極應對,從容不迫。同時讓自己更加寬容,用好奇的心去看著人們不同的生活方式。用正面態度看待一切事情,讓事事變得美好,努力使自己真正放鬆下來。(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