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伊蔚 王晨曦
通訊員 盧靜 張翼飛
36歲的兒子不幸患上尿毒症,被病痛折磨,在找不到匹配腎源的情況下,57歲的母親請求醫護人員為她做器官配型,並在配型成功的情況下毅然選擇捐腎救子,近日,這對母子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順利進行了親屬腎移植手術,7月2日,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母子二人均恢復良好。
兒子患上尿毒症
母親執意捐腎相救
劉先生(化姓)今年36歲,家住湖北嘉魚縣,原本自己做點小生意,經濟條件尚可,家庭也幸福和睦,但2021年卻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兩年前的一天,他突然出現嘔吐、噁心的情況,隨後渾身乏力,雙下肢開始水腫,最後發展到走路都走不穩,去當地醫院檢查提示肌酶水平高達2100umol/L,超過正常值的兩百倍,屬於嚴重腎衰竭,最終確診為慢性腎臟病5期,即俗稱的尿毒症,醫生告訴他,需要定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
「那時候,我感覺天都要塌了。」劉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從那時候開始他每周不得不進行3次血液透析,加上相關藥物及對應治療費用,一年下來治病要花大幾萬,原本和諧的家庭遭遇了巨大打擊。劉先生說,他是家裡的長子,他還有個弟弟和大姐,由於父親去世得早,母親是家裡的頂樑柱,一直靠從事保潔工作將子女們撫養長大,非常不容易。當時全家人知道他患上尿毒症,都陷入了焦慮和擔憂,母親更是心如刀絞。
隨著病情日益加重,劉先生的腎臟功能幾乎喪失,劉先生和家人商量後,考慮接受腎移植手術。在當地醫生的建議下,劉先生轉診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希望通過腎移植恢復正常生活。但等待腎源的日子,讓劉先生和全家感到十分煎熬。此時,劉先生的大姐和弟弟均表達了向劉先生捐獻腎臟的意願。為了給兒子爭取儘可能多的腎源匹配機會,劉先生的母親也請求醫院讓她參加配型檢查,最終配型結果出來,劉先生只和自己的母親配型成功。
劉先生告訴記者,雖然配型成功,但他不願意母親受苦。然而其母親卻一再強調:「這個捐腎手術,我一定要做!為了自己的兒子,別說一個腎,就算付出生命我都願意!」
親屬腎移植成功
母親給兒子「二次生命」
由於親屬腎移植的特殊性,醫護團隊既要確保供腎者的安全,還要確保腎移植的受體沒有腎移植手術的禁忌證,所以術前的檢查評估需要全面和細緻。相較於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供腎移植,親屬腎移植需要通過非常嚴格的倫理學審批。
今年5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葉啟發教授團隊和院內多學科專家團隊對本次手術進行了多次的詳細評估和考量,並為劉先生及其家屬詳細闡述了親屬腎移植的利弊。經過仔細地檢查評估後,劉先生母親的健康狀況和腎臟功能良好,具備捐獻腎臟進行移植的條件。最終,在院內和省內的審批後,專家團隊決定為劉先生實施親屬腎移植手術。
手術當天,母子兩人手握著手,相互鼓勵,一家人也為這場手術祈禱。隨後,中南醫院器官移植團隊採用腹腔鏡下供腎獲取術,以微創的手術方式為母子二人成功完成移植手術。術後的劉先生及母親均恢復良好,術後第3天,劉先生從重症監護室被轉到普通病房,提起母親,他哽咽著說道:「媽媽為我付出太多了,是她給了我生命,又在我患病時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術後第5天,劉先生的母親順利出院,術後第12天,劉先生也康復出院。
7月2日,極目新聞記者再次電話採訪了劉先生的母親,得知她和劉先生恢復狀態良好,她目前在老家休養。面對這麼一場大手術,當記者問她當時捐腎過程中是否有過恐懼或擔心過自己的身體時,她說:「我怕的倒不是手術有多疼,或是捐出一個腎後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我擔心的是自己的腎如果不合適,孩子就還得遭罪。當父母的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地活下去,捐個腎不算什麼。」劉先生的母親表示。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主任醫師鍾自彪表示,腎移植手術是目前治療尿毒症的最有效方法,但移植手術器官供體嚴重缺乏是個全球性問題。親屬供腎移植手術是近年來國際上提倡的解決供體缺乏的有效辦法之一,親屬間腎移植安全係數相對更高,發生排異和其他併發症的可能性也比無血緣關係的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供腎移植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