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曹露婷
起床必須先摸眼鏡,遇到溫差即面臨鏡片起霧尷尬,用上隱形眼鏡卻又深陷眼表感染的循環……摘鏡,對許多近視患者來說,是鄭重而富有儀式感、讓眼睛重獲新生的重要選擇。
近日,關注到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三屆全國白內障及屈光手術學術會議的朋友們不難發現:呵護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今天,眼科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給公眾帶來了更多新穎、極具個性的近視摘鏡手段。

潮新聞記者在大會上獲悉,ICL晶體植入手術在全球已超200萬例,在進入中國15年的時間裡,越來越多的屈光領域大咖經過持續的臨床研究,點讚這項黑科技為近視患者帶來的卓越視覺效果。
「ICL手術保留了眼球本身的光學系統,所以它並不影響眼睛的所有功能,哪怕到了中老年階段出現白內障後,仍然能通過足夠精準的測量和計算進行準確的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眼科醫院院長姚克教授表示,在「大屈光手術」時代,ICL手術將給近視青年帶來更好的視覺享受。

周行濤教授:植入安全而精準,自由而高清
隨著對眼球結構了解的深入,醫生對摘鏡手術的安全性考慮也在不斷趨於周密。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教授認為,摘鏡手術要精準匹配適應證,綜合考慮角膜安全性和眼內植入安全性兩個方面。
「就ICL 手術而言,主刀醫生計算好晶體的形狀大小,充分評估與眼睛的配適程度,如前房深度、植入空間,內皮細胞等均達到標準,植入安全性就能得到保障。」周行濤教授形象地將其比喻成「為患者戴上眼內高清隱形眼鏡」。據悉,團隊在國際上首創ICL手術「一步法」,術中主刀憑藉嫻熟的手法使晶體輕鬆由微小切口進入眼內,按照既定角度進入虹膜和晶體之間的睫狀溝內,整個植入過程最短不到30秒。
「許多病人欣喜地告訴我們,在下術台的瞬間就能感受到高清的視覺,擁有自由視覺感覺很好。」
沈曄教授:中低度數同樣推薦,27年前患者視力仍穩定
ICL晶體植入手術,專業名詞為「有晶體眼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即在不摘除眼球自然晶狀體的前提下,植入一個新晶體,綜合掉近視、散光帶來的屈光不正,達到改善視力的目的。
近年來,公眾對眼內晶體手術的認知度不斷提升,大家更看重視力矯正的長期效果和安全性。
早在1996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沈曄教授就主刀了亞洲首例ICL晶體植入手術,並進行長期臨床隨訪和研究,他發現首批患者至今都保持著穩定、高清的視覺質量。
「在眼內加一個生物鏡片,矯正視力的同時不對眼球做任何的切削和改形,不產生組織損傷。」在德國,屈光醫生對近視100度患者就推薦使用ICL手術來摘鏡,相關研究亦表明ICL用於矯正中低度數同樣安全有效。在沈曄教授看來,眼科界對眼球的光學、生理、生物力學等特點認識越深刻,以ICL為代表、趨於自然的屈光性眼內晶體手術將越來越多,也給人們帶來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
葉劍教授:對乾眼患者友好,個性化定製滿足實際需求
當前,我國乾眼患者約有3.6億人,視頻終端使用、角膜軟性接觸鏡等帶來乾眼問題日益凸顯,不少年輕人在追求摘鏡的同時也在關注乾眼症的問題。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葉劍教授說,ICL手術不同於角膜雷射手術,術中僅在角膜緣做2-3毫米切口,基本不損傷角膜組織,對乾眼患者相當友好。葉劍教授團隊的多位醫護,就在他主刀下通過ICL手術擺脫了眼鏡的束縛。「讀屏時代的到來,也在改變我們摘鏡的方式。」
讓人欣喜的是,ICL手術以晶體個性化的設計,持續在實現更多可能。
葉劍教授介紹,這項手術可矯正50-1800度近視、最高600度散光,根據術前詳細的檢查結果,實現晶體定製,使患者達到預期的高清視覺效果。他預測,未來晶體手術的發展將符合更多人群實際需要,非常值得期待。
余克明教授:高生物相容性優勢手術,以卓越效果廣受追捧
聚焦於大眾關注的晶體材料問題上,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餘克明教授指出,ICL晶體材料採用了多聚膠原,其巨大的優勢在於組織相容性非常好,可長期在眼內留存,幾乎不會與人體產生排斥反應。此外,由於晶體植入到眼內睫狀溝內,晶體與睫眼組織接觸的部位都非常柔軟,因此對組織沒有壓迫和刺激。
作為一種不切削角膜的「加法手術」,ICL術後度數穩定性相對近視雷射而言更具優勢,基本不存在的生物組織癒合反應上的視力回退。
「隨著我們對ICl手術技術的運用越來越熟練,技術能力逐步提升,加上晶體矯正度數的預測性更強、矯正範圍更廣,尤其是能給患者帶來優秀的術後視覺質量,眼科醫生和病人對ICL手術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余克明教授說。
韓偉教授:「錦上添花」的手術,仍需做好術後管理
摘鏡手術對多數人來說是基於生活和職業的便利,而在熱衷運動的人士看來,摘鏡更是願望清單中的重要一項。「大家都關注術後運動的問題,就ICL手術術後運動來說,除了必要的術後休養,主要不在於手術本身帶來的限制或影響,而要考慮一些高度近視患者本身存在的眼底視網膜問題,因此要避免如蹦極、跳水等劇烈運動。事實上,不少運動明星也通過ICL手術摘掉了眼鏡。」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學眼科醫院韓偉教授說,眼球是人體最敏感脆弱的器官,任何時候都要避免被碰傷。此外,術後一周內需做到防止汗水、污物等進入眼內,三月內避免游泳和潛水等。
「此前不少患者以為這類手術很神秘,經過學界內多年嚴格的臨床實踐驗證,其安全和規範得到認可和推廣後,公眾對該手術的認知也不斷提升,良好的術後反饋也正向推動該手術的普及。」韓偉教授認為,ICL手術是一項「錦上添花」的手術,尤其為角膜生物力學不穩定、乾眼等眼表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摘鏡選擇。
名醫簡介+

周行濤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
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副團長
上海市領軍人才、主持多項國自然基金及省部級課題
相關研究獲得國家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上海市科學普及一等獎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擔任中華醫學會雷射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眼視光學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學校衛生保健協會青少年生長發育與健康促進專委會主委
獲「國際防盲英雄」稱號,「中國好醫生」、 上海市衛生局「優秀醫苑新星」
復旦大學首屆「十大醫務青年」等多項榮譽

沈曄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學科帶頭人、教研室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畢業後教育委員會委員
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罕見病分會副會長
眼科學和視覺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眼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民族醫學會眼科學屈光學組副組長
浙江省雷射醫學分會原主任委員、眼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浙江省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葉劍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重慶市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常務委員
全軍眼科學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常務委員重慶市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
任中華眼科雜誌等8種雜誌編委
獲國家及軍隊、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
發表SCI論文67篇

余克明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雷射分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屈光手術學組委員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眼學科分會屈光學組副組長
廣東省醫學會雷射分會副主委
廣東省醫師協會眼科分會白內障屈光手術專業組副組長
廣東省視光學會屈光手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雷射醫學分會眼科學組組長
廣東省醫學會眼視光與近視防控學會副主委

韓偉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學眼科醫院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香港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眼科醫院副院長,眼科屈光手術中心主任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智能醫學眼科學組常委
浙江省醫學會眼科分會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遺傳學分會委員
浙江省發明協會眼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浙江省數理學會眼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眼科醫師協會青委副主任委員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