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據江蘇新聞報導,江蘇南京37歲的陳先生(化名)被查出結腸長了200多個大小不一的腸息肉,最終花了約3個小時手術摘除。

腸息肉會癌變嗎?

根據《中國結直腸息肉冷切專家共識》顯示,大部分散發性結直腸癌由結直腸息肉發展而來。江蘇省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陳昱倩在接受江蘇新聞採訪時表示,由於很多腸息肉發病比過去年輕化,建議45歲以上的健康人群體檢時,至少要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有家族史,最好更早做檢查。①

江蘇新聞圖腸道為什麼會長200多個息肉?

北京朝陽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曾維根7月30日在其微博發文表示,腸道里有幾百個息肉的,有可能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典型的表現就是腸道裡面成百上千的息肉。如果不切除,在50歲左右一定會癌變,而且這個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一半的機率傳染給下一代。如果家族中有這樣的患者,應該早治療,直系親屬也應該去醫院檢測。②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醫師趙克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中介紹,大腸息肉分為五大類: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一種大腸癌癌前病變,所以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並進行病理學檢查,希望在良性腺瘤階段予以摘除。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療,絕大多數會變成大腸癌。③

醫生提醒:從腸息肉到腸癌變4步!

趙克醫生介紹,腸癌是一個「緩慢過程」,從腸息肉到腸癌變4步,即:

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腸癌

整個過程可能持續1-2年。但是息肉和不典型增生階段,患者多沒有症狀,需要靠定期的結腸鏡檢查來及時發現,並給予恰當的治療,一旦發展到便血或腸梗阻症狀,大多已屬晚期。③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陳魯原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80%左右的大腸癌是由息肉惡變而來。因此預防結直腸癌要從預防腸息肉開始。④

多數腸息肉是良性,常無引人注意的症狀,部分病人可有便血、腹痛、腹瀉等。但從臨床症狀難以診斷,確診大腸息肉主要靠一系列的檢查。包括直腸指診、鋇劑灌腸和纖維腸鏡。纖維腸鏡可以觀察整個大腸黏膜,發現和確診息肉。因此,腸鏡為診斷大腸息肉的「金標準」。④

這幾類人都是腸息肉的高危人群建議以下人群進行腸鏡檢查:

1. 40歲以上;

2. 本人有癌症史、腸息肉史或一級親屬有大腸癌史;

3. 慢性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慢性便秘每年在兩個月以上,有黏液或血便史。④

這幾類人都是腸息肉的高危人群:

1. 年齡大於50歲;

2. 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

3. 長期吃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

4. 長期喜好油煎、煙燻、火烤等烹飪方式;

5. 坐的時間越長,患腸息肉的風險就越高。④

出現「三多兩痛」要警惕腸癌

河北省老年病醫院普外肛腸科閆志學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近年消化道腫瘤相對高發,特別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是腸癌的高發人群。如果出現「三多、兩痛」的症狀就要警惕。⑤

1. 排便次數的異常增加正常人每天大便次數在一到兩次左右,但當癌腫占據了腸道內的空間後,對腸道黏膜造成了一定刺激,導致患者便意頻繁,總有大便沒拉完的感覺。如果最近大便異常頻繁,且腹瀉、便秘交替出現,或者是大便發生了細條狀、扁條狀等改變,就要立刻對腸道進行檢查。

2. 放屁次數異常增多如果最近放屁異常頻繁,並且伴隨刺鼻的臭味,那就需要警惕腫瘤出現了。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和腫瘤位置有一定關係,如果腫瘤出現在直腸並接近肛門的話,即便是腫瘤體積並不大,也容易發生直腸阻塞情況,從而導致放屁頻繁。

3. 便血次數突然增多腸道發生癌變會導致消化道出血,另外大便在和癌腫表面摩擦的過程中,也會導致表面的潰破和出血。腸癌和痔瘡導致的鮮紅血液完全不同,腸癌的便血主要以黏性血液大便、大便一側帶血為主,而且患者還會出現大便發黑的情況,這也是消化道出血的信號。

4. 腹部疼痛當癌腫引發腸道梗阻之後,患者就會有腹脹、腹痛等症狀,其中腹痛的發病率相對較高。疼痛部位往往在患者的中下腹,疼痛程度也不相同,腹痛也會越來越明顯,從陣發性發展為持續性。

5. 肛門處疼痛如果腫瘤是發生在肛門附近的話,比如直腸內腫瘤就會導致肛門有墜脹、疼痛的感覺,同時還會伴隨大便習慣改變,異常消瘦等症狀。

本文綜合自:

①2023-07-29江蘇新聞《有癌變風險!男子腸道密密麻麻長滿200多個息肉》

②2023-07-30做疝氣手術的曾博士《男子腸道密密麻麻長滿200多個息肉》

③2018-12-04健康時報《預防腸癌先防住息肉》

④2019-05-28健康時報《腸息肉是切是留?》

⑤2020-05-08健康時報《「三多兩痛」警惕腸癌》(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