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摘報 》通常用來防治腹瀉的苦寒類中藥黃連素,近年被發現了一種意外的功效: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上海交通大學趙立平教授的團隊歷時4年研究,近日終於揭示了其中的機理:俗稱黃連素的小檗鹼,是腸道中175種「壞細菌」的「殺手」,而這175種「壞細菌」恰恰和糖尿病有關;同時,小檗鹼能作用於腸道菌群,促進另外93種「好細菌」迅速生長而防治糖尿病。
趙立平教授說,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腸道菌群結構失調可能會造成內毒素進入血液,誘發慢性炎症,從而破壞、損傷血管、干擾脂代謝過程,最終導致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而小檗鹼因為能改善腸道菌群結構而產生療效。
中國中醫科學院附屬廣安門醫院的仝小林教授,在臨床上大量使用黃連素治療糖尿病。他認為糖尿病起源於「腸道內熱」,因此嘗試用黃連等大劑量苦寒藥,結果療效顯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教授的課題組則通過多中心臨床試驗,證實小檗鹼對糖尿病確有好的療效。
「大多數病是吃出來的。」趙立平教授說,一般來說疾病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30%取決於先天基因,70%由後天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決定,而且後天因素肯定是疾病基因的「觸發者」。趙立平課題組在研究代謝性疾病時已發現:「好基因+壞飲食」,發病最厲害,其次是「壞基因+壞飲食」。因為越是健康的人胃口越好,壞食品可能吃得更多,於是腸道里的壞細菌也就生長得更快更多。
紀東濤醫師注:其實這個大劑量黃連降糖,作用還是在脾上,30克以上的黃連,煮一下,我們去嘗嘗,還苦不苦。一點都不苦,剛入口是苦的,但是後味會變甜。古人云:苦盡甘來,不欺後人也。這就是我說過藥味變化,導致藥性變化。要學好中醫,就得自己嘗中藥,針灸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