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燒退了,恢復得不錯,繼續觀察。」中秋國慶假期,上海市兒童醫院腎臟風濕科副主任、正在援滇擔任彝良縣人民醫院兒科執行主任的康鬱林仍忙碌在臨床一線。

昨天,與記者視頻連線時,他正在病房查房,一名因支原體感染引起肺炎的孩子終於情況穩定了,即將出院。

這個假期,康鬱林沒有特別的安排,依舊與往常一般,查房、帶教,還要兼顧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節日,與患兒在一起過,已經是醫患間不用說的默契。」

「勸退」與「留下」:體會難得的成就感

彝良縣隸屬雲南省昭通市,地處雲南省東北部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交界的烏蒙山區,與上海相隔2000多公里。去年7月,康鬱林作為中組部「組團式」援滇醫療隊的一員,抵達彝良縣人民醫院,開展為期一年半的醫療幫扶工作。安頓過後,他立馬著手調研當地兒科發展現狀,並結合科室的優勢與短板,制定科室發展計劃。

「經過上海醫療隊的多年幫扶,彝良縣人民醫院兒科診療能力已大幅提升。但醫生擅長的病種依舊相對集中,以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性疾病為主,疑難疾病的診治能力有待加強。」康鬱林尤其憂心當地兒童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診治情況。

就在今年4月,康鬱林遇到了一例棘手的病例。11歲的女孩患有重症系統性紅斑狼瘡,已出現狼瘡性腎炎,輾轉多家醫院,治療效果都不好。聽說彝良縣來了上海專家,這家人抱著最後的希望來了。

「孩子情況很不好,腎功能非常差,伴有大量蛋白尿與血尿,整個人浮腫得厲害。」看著孩子,康鬱林的臉色沉了下來。敏感的女孩似乎察覺到什麼,竟懂事地拉了拉媽媽的衣角,「媽媽,不要救我了,放棄吧。」

「我也是一個父親,聽到這樣的話,真不是滋味。」康鬱林聽得心裡發酸,其實女孩並不是無藥可醫,治療關鍵在一款新型生物製劑,可當時縣城沒有這種藥。幾經商討,他們這個援滇治療團隊最終拍板,去昆明採購。

歷經兩個多星期治療,康鬱林將女孩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這也是彝良縣人民醫院開展的第一例新型生物製劑治療重症狼瘡性腎炎的病例。「縣級醫院也能救治重症紅斑狼瘡,這對醫生而言是莫大的鼓舞。」康鬱林很興奮。

在這之前,兒童風濕免疫性疾病在當地一直面臨著診斷難、治療難的「兩難」境地,即使有孩子確診也會立刻被醫生勸退,「去大城市的醫院看看吧。」而外出就醫的路費、治療費、食宿費,又阻擋了不少家庭向外求醫的腳步。

「我希望做點什麼,留下曾被『勸退』的患兒。」在康鬱林的努力下,兒童血液透析、新型生物製劑療法等不斷落地彝良。他說,在當地把病人治好,這種成就感是非常難得的。

一個人與一群人:救人很重要,培養人同樣重要

援滇的一年半究竟要做些什麼,康鬱林有著自己的考慮。

「按照我的計劃,一年半內至少要建成腎臟風濕免疫、內分泌、兒童保健等三個亞專科。」他沒有食言,剛到彝良縣人民醫院一個月,兒童腎臟風濕科免疫亞專科建成,兒童內分泌亞專科於今年7月建成,兒童保健亞專科預計在今年10月建成。

隨著診療能力提升,兒科可診治的疑難危重疾病明顯增多,如系統性紅斑狼瘡、C3腎小球腎炎、罕見的腎小管疾病、Alport綜合徵(眼—耳—腎綜合徵)、急性胰腺炎、終末期腎病等。

這一切,還不夠。「當地醫院的硬體設備、檢查手段遠不及一線城市。」康鬱林說得坦率,這也意味著,疾病診斷更依賴醫者經驗,團隊必須整體帶起來。目前,彝良縣人民醫院4名兒科醫生、4名兒科護士已選派到上海市兒童醫院進修。他還計劃以「師帶徒」的方式,培養2名腎臟風濕科專科骨幹。

就在不久前,在康鬱林的積極推動下,上海市兒童醫院技術協作醫院在彝良揭牌,通過上海援派醫衛專家「傳幫帶」,有望進一步提升彝良醫療服務水平。

「援滇的目的不僅僅是我在這裡,而是我走了之後,留下了什麼。」康鬱林說,救人很重要,培養人同樣重要,一個人可以救治的患者是有限的,帶動一群人,可以救治更多的患者,這就是「輸血」同時更要「造血」的意義。

「希望援滇期滿時,我培養出的醫護能夠繼續將亞專科做大做強,讓更多患兒留在當地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康鬱林說。

作者:李晨琰

編輯:李晨琰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