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又稱傷風,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炎症。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春冬季及氣候驟變時多發。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寒(惡風)、發熱(體溫一般不超過39℃)、鼻塞、流涕、噴嚏、聲重、頭痛、咽痛、咳嗽、全身酸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如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症狀多類似,稱為時行感冒。

一、如何確定是感冒。

①鼻塞流涕,噴嚏,咽癢或痛,咳嗽。

②惡寒發熱,無汗或少汗,頭痛,肢體酸楚。

③四時皆有,以冬春季節為多見。

④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二、感冒的分類

①風寒束表: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噴嚏。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

②風熱犯表:發熱、惡風、頭脹痛,鼻塞流黃涕,咽痛咽紅,咳嗽。舌邊尖紅,苔白或微黃,脈浮數。

③暑濕襲表:見於夏季,頭昏脹重,鼻塞流涕,惡寒發熱,或熱勢不揚,無汗或少汗,胸悶泛惡。舌苔黃膩,脈濡數。臨床尚有體虛感冒,以及挾濕、挾滯等兼證。

三、分類治療

處方一:大椎

【取穴】在項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適應證型】風熱犯表型感冒。

【操作】病人取俯臥位,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大椎穴2~3下,並擠捏穴位出血數滴,然後用適宜大小的玻璃罐採用閃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鐘。每天治療1次,最長不超過3天。

處方二:耳尖

【取穴】在耳區,外耳輪的最高點。

【適應證型】風寒束表型感冒。

【操作】常規消毒後,用左手將耳尖穴之皮膚捏緊,右手拇、食、中指以執筆式持三棱針點刺1~2下,深約0.5~1毫米,然後術者雙手稍用力擠捏,每擠1滴血用酒精棉球擦淨,反覆擠壓,直至血色變淡時停止,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每日1次,連續3~4次,雙側耳尖穴交替治療。

處方三:大椎、太陽。

【取穴】

大椎:在項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太陽:在頭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中。

【適應證型】風寒束表型感冒。

【操作】取仰臥位,先取兩太陽穴,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淺刺,每穴刺2~3下,擠出少量血液,然後用小玻璃罐採用閃火法拔罐,留罐3~5分鐘,至出血停止即可起罐。而後取俯臥位,選定大椎穴,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3~5下,再用閃火法拔火罐,留罐5~10分鐘。隔日治療1次。

【體會】大椎、太陽穴放血痛之功,無論是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均有良好效果。若再配合適當的抗感冒藥治療,效果更好。

處方四:大椎、肺俞、風門。

【取穴】

大椎:在項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風門:在脊柱區,第2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適應證型】風寒束表型感冒。

【操作】常規消毒後,用梅花針輕度叩刺大椎、雙側肺俞、風門,以局部皮膚發紅或隱隱出血為度,然後用適宜大小的玻璃罐採用閃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鐘。每天治療1次,最長不超過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