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音樂也是一味藥。
5月15-21日是全國科技活動周。 15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舉行的「粵堅強骨健康」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揭牌系列活動上,循著《高山流水》悠遠婉轉的古琴聲,根據五音療法,內科醫生邊江紅根據個人的情志和體質開具音樂處方,讓大家聽著歌,就能舒體悅心。
內科醫生開具音樂處方
解決失眠、抑鬱、焦慮
活動現場,一位54歲的家庭主婦自訴失眠,心情不好,希望邊江紅醫生開一個音樂處方。通過辨體質、仔細詢問,邊江紅很快開出一張處方:聆聽古琴曲《平沙落雁》《春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聽古琴曲《春風》20分鐘;晚上睡覺前聽古琴曲《平沙落雁》20分鐘)。
邊江紅既是一名中醫師,也是一名古琴師。
2013年,她將音樂帶入內科臨床診療,運用中醫藥配合音樂療法、食療治療失眠,抑鬱,焦慮等情志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及其它內科雜病,受益患者上千人。
邊江紅曾診治過一個8歲的小患者: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總是走神。孩子的媽媽很著急,去醫院看過幾次,效果一般,也不想總吃藥片,就找到她想試試音樂治療。
孩子一進邊江紅的診室,就被牆角的古琴吸引了,邊江紅鼓勵他去撥琴,一指下去,孩子的眼睛亮了,「可能是古琴悠揚委婉、流轉舒緩、寬闊蒼涼的聲音吸引了他,孩子彈了4分多鐘。」
邊江紅看出孩子對古琴有興趣,通過古琴可以提高他的注意力,就要求他每天來「隨意彈琴」。第一天5分鐘,第二天10分鐘,第三天15分鐘……經過一個星期的治療,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基本解決了。
據悉,「一曲終了,病退人安」「以樂為藥」,在中醫學理論中,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可以調節五臟。宮商角徵羽,五音調和搭配猶如一個辯證鮮明的治療方案,就成了一種特殊的養生保健和治療方法。
她向南都記者介紹,音樂可以感染、調理情緒,進而影響身體。在聆聽中讓曲調與情志、臟腑之氣產生共鳴,達到鼓動血脈、通暢精神和心脈的作用。當音樂振動與人體內的生理振動(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生理共振、共鳴。這就是「中醫音樂療法」的現代醫學理論基礎。
科普教育基地首次開放
沉浸式感受中醫的魅力
數字骨傷研究室3D骨科神器、明星製劑溫通膏工藝特色、嶺南骨傷三絕……作為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首個開放日,「粵堅強 骨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對外開放10個站點和一個臨時站點。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市集,不僅有音樂療法義診,還有足部疾病初篩及足弓形態評估、辨體質飲用養生茶方、體驗阿膠膏熬製過程等活動,市民可以參與多種中醫「明星」體驗項目,在濃濃中醫氛圍中沉浸式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中醫融合的魅力。
林興棟院長表示,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在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繁榮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醫院將持續做好科普工作規劃,通過「線上+線下」雙驅動,落地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文化產品和活動,助力嶺南骨傷知識「活」起來,探索打造中醫骨傷科普「生態圈」。
未來,廣中醫三院將致力於把「粵堅強 骨健康」科普基地打造成廣大市民、各單位、高校學生和青年開展嶺南骨傷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讓市民親身感受到中醫嶺南的悠久歷史和獨特的魅力,「種草」中醫。
采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 通訊員葉美琪